金楓:佩洛西開創美國政壇新紀錄

選舉鐘擺效應改變政治版圖

(美國)金楓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17日訊】美國中期選舉揭曉,民主黨時隔十二年重新贏回了對國會兩院的控制,更開創了一項新的紀錄:民主黨領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成為了美國建國二百三十年以來第一位女性議長。其實,二○○二年眾議員蓋哈特爭取民主黨提名角逐二○○四年總統大選,辭去民主黨黨團領袖職務,佩洛西因而被選為新領袖,那時她就已創造了一項歷史紀錄,成為首名女性國會主要政黨領袖。

接任少數黨領袖後,佩洛西在籌款方面表現了卓越的能力,她為民主黨籌集的資金超過了所有黨內同僚(據中時電子報報道,她為民主黨募集的政治捐款破紀錄高達五千萬美元),而且她在老家有深厚根基,甚至不必親自回家競選,這讓她有充裕時間為同僚奔走助選。再加上她成功團結民主黨對抗共和黨所提的法案,因此贏得黨內上下的擁戴。

代表了舊金山文化的價值觀

現年六十六歲的佩洛西出生於一個政治世家,她的家庭有投身公共服務的長久傳統,其父曾經擔任過十二年巴爾迪摩市的市長,並且連任五屆國會眾議員,也曾經服務於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她的弟弟是巴爾迪摩市的市長。佩洛西畢業於華盛頓DC的TRINITY學院,她的丈夫Paul Pelosi是舊金山當地的一名百萬富商,他們共育有五個孩子,並有五個孫子。

在當選國會眾議員之前,佩洛西就在美國民主黨擔任重要的領導職務,從七六年到九六年的二十年間,她是代表加州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成員,八四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舊金山接待委員會的成員,北加州民主黨主席,加州民主黨主席,九六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副主席,民主黨全國政策委員會副主席。

一九八七年加州第八選區(大舊金山地區)一名議員在任內去世,佩洛西贏得補選,進入國會。在最近這次選舉中她贏得壓倒性勝利,囊括超過八成選票,這也是她連續第九度勝選。在第一○五屆國會,她在眾議院道德——官員行為標準委員會服務了六年,以後曾出任國會中國工作組的組長、並先後服務於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和情報委員會。

長期以來,作為來自自由派勢力最強大的城市舊金山的眾議員,佩洛西不僅大力主張提高稅收,而且幫助非法移民,支持同性戀婚姻。在人權方面她主張美國應該在全世界扮演領導角色,她倡導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支持少數族裔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益。毫無疑問,佩洛西在意識形態上是旗幟鮮明的自由派,有評論稱她代表了舊金山文化的價值觀,同布殊總統與共和黨近年來倡導的保守主義價值觀大異其趣。據報道,布殊總統在為共和黨助選的時候,每到一州都大聲疾呼,警告選民絕不能讓民主黨控制眾院,否則將出現一位女議長,而她過去的表決紀錄是,「反對愛國法案、反對成立國土安全部、反對趕薩達姆下台、反對繼續對恐怖份子監聽、反對中情局對恐怖份子的偵訊、認為解放二千五百萬伊拉克人民是一項錯誤、認為即使抓到賓拉登美國也不會更安全。」布殊所指就是佩洛西。其實,她不僅是右翼共和黨的眼中釘,即使在民主黨內,她也屬於左翼人士。正因為如此,她將對美國政壇帶來的深刻影響,怎麼估計也不會過高。

選舉反映了兩黨政治的鐘擺效應

選前,佩洛西表示,如果她當上議長,「那將是對全國婦女傳遞一個訊息,即任何事情都不是不可能,女性也可以取得權力。」選舉揭曉後,佩洛西發表勝選聲明,公開表示首先將恢復政府的誠信。她說:「正直、文明和誠信——那將是民主黨帶來的變化。」民主黨將試圖「領導歷史上最誠實、最公開,且最具道德的國會」。

她上任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改變美國的伊拉克政策,因為伊拉克戰爭是錯誤的決定,三千名美軍已在伊拉克喪生,每周花費軍費高達三十億美元,「美國人民已經表達得再清楚不過了」,佩洛西說:「我們不能繼續沿著這條充滿災難的道路走下去。所以我們要向總統喊話:總統先生,我們在伊拉克問題上需要一個新方向。讓我們一起努力找出解決之道。」但是,要切實拿出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方案又談何容易,所以這也將是對佩洛西和民主黨的重大考驗。

一般認為,這次選舉民主共和兩黨的成敗,關鍵在於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再認同白宮的伊拉克政策,這的確是一個不容置疑的重要因素,但是人們不能忽略,兩黨政治在美國相當成熟和完善,一黨獨大、永久執政是完全不可能的。兩黨輪流執政所形成的鐘擺效應就是通過選舉來完成的,在鐘擺朝右邊的共和黨擺了十二年後,現在開始朝著左邊的民主黨擺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以我的觀察,這次選舉結果鐘擺效應遠大於伊拉克政策分歧所起的作用。

在對華政策上,佩洛西堅持並代表了美國的主流價值觀,對北京政權獨裁專制的批評向來不遺餘力。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她致力於改善中國人權和中國大陸留美學生在美國的居留權問題,她主張對中國實行有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國會每次關於中國最惠國待遇表決她投的都是反對票。對於布殊和克林頓總統對中國大陸人權問題上的軟弱,她始終持批評的態度。

支持中國民運的民主鬥士

在六四後的第二年,她和其他兩位眾議員訪問北京,敦促中共領導人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她還親自前往天安門廣場公開在紀念碑前敬獻小白花,表示對六四無辜死難市民和學生的悼念,受到中共警察的阻攔,當時引起國際輿論的強烈反響。為此,佩洛西榮獲九二年度的傑出民主人士獎,她親出席頒獎典禮,並對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的工作作了高度的評價。此後,對該基金會創辦人黃雨川推動在舊金山中國城建立永久性的民主女神像表示了熱情的支持。每年的六四忌日、每當國會討論與有關中國的事務的時候,人們都可以聽到佩洛西為中國的人權和民主事業仗義直言的聲音。

此外,佩洛西的立場對台灣、對達賴喇嘛和流亡藏人、對海外民運、對法輪功等都相當友好,素有「民主鬥士」之稱。一九九九年底,佩洛西率團訪問了正在準備總統大選的台灣,她對於中國人在台灣取得民主政治方面的成功經驗給予了肯定。二○○一年十一月,中國刻意阻撓台灣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領袖峰會,佩洛西與九十五位眾議員共同聯名致函布殊總統,要求他為台灣仗義執言。二○○四年一月,陳水扁以中共武力威脅台灣為由,主張在大選中舉行公投。在白宮和國務院一片反對聲中,佩洛西表示,美國在促進自由民主的同時,立場必須一致,「不能因為反自由的人正好是美國的巨大商業夥伴,就睜一眼閉一眼。」

二○○二年五月,當時擔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訪問華府,佩洛西當面遞交一份聯名信給胡,要求中國釋放異議份子,胡錦濤當場拒絕接受,並提前離去。二○○四年六月四日是天安門事件十五周年紀念,佩洛西在眾院提案,譴責中國人權狀況毫無改善,北京政權仍繼續在迫害人權。今年四月,胡錦濤訪問華府,佩洛西還公開呼籲美國政府,不要以隆重典禮接待胡錦濤,因為他是獨裁國家領導人。據報道,佩洛西及其助理多次會晤魏京生、王丹、徐文立等民運人士,或者出席海外民運組織、法輪功的集會。相信在她擔任眾議院議長之後,這種立場和做派仍然會延續,北京當權者將不得不從她那裡聽到更多的「不同政見」。

轉自《動向》2006年11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楓之谷搶「楓」頭 北部賞楓首選!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