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專題:和諧廣東的不和諧因素(上)

標籤:

【大紀元12月10日訊】(BBC記者 沈平報導) 在當前的中國,「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了政府的「主旋律」,經濟蓬勃誠然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但是經濟急速發展也引發、甚至惡化了許多問題,如征地糾紛、腐敗、污染等,這些棘手難題也困擾著廣東。

廣東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過去二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可以用驚人來形容。目前其本地生產總值(GDP)佔全中國的近九分之一,財政總收入佔全國的七分之一。

根據中國官方數字,2005年廣東省的GDP達到2.2萬億元人民幣,在短短五年內翻了一番,已經超過新加坡、香港、甚至很多歐洲發達國家。

我在1990年代中期在廣州上大學,親身體會了民眾物質生活的改善和基礎建設的完備,然而這些硬件環境的提升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城市化需要徵用土地,經濟發展導致貪污腐敗,產業轉型引發環境問題,這些都成了和諧社會中的不和諧因素。

土地糾紛

就在我們結束廣東採訪回到倫敦後,廣東順德三洲村的幾千名村民11月8日圍攻一個剛開張的糧倉,一度扣留近三百名官員和來自海外的華僑嘉賓。村民表示,他們的土地被強行徵收用來建這個糧倉,但是卻沒有得到應得的賠償。

去年底廣東汕尾東洲村導致多名平民死亡的警民衝突,更加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而衝突的導火線也是村民不滿土地補償。而東洲村近日又再爆發警民衝突。

當然,並不是所有土地徵收都引起糾紛。我們這次在惠州期間,臨時要求停車採訪路邊一個農戶,瞭解到他們住的兩層高樓房都是用土地賠償款興建的。

在清遠一個溫泉度假區,農民在自己的兩層高房子樓下開設賣泳衣的商店,而樓上則出租為旅店,建房資金也是來自征地補償。

廣東省長黃華華接受我們採訪時承認,在征地過程中的確出現一些糾紛,不過他強調「對於征地款不搞層層剋扣,爭取一定要把征地款發到老百姓手裡」。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博士則指出:「很多征地都是有明文規定政策的,但是否得到落實執行又是另一回事。這是制度上的問題,涉及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輿論監督等等,因此這些方面的改革是無可避免的。」

他表示:「賠償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金額不足,地方政府、基層幹部貪污舞弊、官商勾結,使得農民覺得自己的財富被搶掠。單靠公安鎮壓不能解決問題,只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2005年在一份報告中就指出,征地權完全控制在政府手裡,而政府並不是農地的所有者,由政府控制農地轉用權,不可能按照經濟準則辦事。

他說,政府在某些條件下可以營造城市化需求,結果,城市化就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場剝奪農民土地使用權及其收益的「圈地運動」。

由《廣州日報》主辦的《南風窗》雜誌在10月一篇文章中認為,應該讓政府逐步退出土地經營,回到管理者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護耕地、保證土地的合理利用。

貪污腐敗

我這次在廣州街頭與市民閒聊,其中一個大叔半開玩笑地說:「在90年代,槍斃100個貪官,當中可能有10個是冤枉的,可是如今可能有120個不是冤枉的。」

這句在中國大陸傳了多少遍的話當然有點誇張,但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百姓對官場腐敗程度的不滿。

廣東近日最為人關注的是,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先後5名法官被中紀委、最高檢「雙規」或逮捕,其中包括1名副院長,捲入調查的法官、律師多達數十人,調查還在逐漸向基層法院滲透。

澳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關鋒指出,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有進步和改善,但是依然滯後於經濟發展,而外界的物質誘惑又太大,很難避免出現官員貪污的現象。

香港理工大學的陳文鴻博士表示:「貪污的根源是政府官員上行下效,不但是基層幹部、甚至上層官員也涉及,當中央層次的官員也涉及貪污的話,又如何能夠抑制地方官員貪污?」

他認為,另一方面原因是,近年來共產黨的黨內民主越來越薄弱,黨的一把手(各級黨委書記)說了算,當這個一把手出現問題的話,整個政府很可能爛掉。

中國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強調打擊貪污的重要性,可是腐敗之風依然猖獗,正如許多專家學者所說,根治腐敗要從體制著手,光靠抓貪官是不夠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訪胡星斗:由糧食漲價看中國農民困境
汕尾槍殺事件週年祭 維權星火不息
節省時間里程 深圳香港間擬建新通道
男子利用快遞走私毒品 廣東被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