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競爭優勢之道:英法德日

【大紀元12月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吳心欣2006年12月4日華盛頓報導)在當今世界競爭日趨激烈的格局中,各國政府都想方設法制定政策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智囊機構威爾遜中心舉行的這場名為『國際貿易的新思考:各國建立相對競爭優勢的政策』的研討會上,來自媒體和學術界的專家對一些有代表性的發達國家為提高競爭力制定的政策進行了分析。

*中國模式*

華盛頓郵報的經濟專欄作家史蒂文.伯爾斯坦表示,近一二十年來,人們頭腦中的國家商業最佳模式一直在變化。二十年前,人們會覺得日本是創造財富創新科技的最佳模式;十五年前,人們認為只有德國模式才能賺錢;十年前,大家會認為美國模式最好;而如今,人們的目光轉向中國。

人們開始討論美國是否應該採用中國模式來進行商業操作。伯爾斯坦認為,無庸置疑,每個國家的模式都有它的長處,關鍵是美國應該如何加以吸收並運用到自己的政策制定中。

*法德模式 多州合作網絡*

馬克.萊雷爾是位於波士頓的紹福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作為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客座教授,萊雷爾對法國和德國的經濟政策頗有研究。

他認為,法德兩國的國家政府在建立和執行競爭機制方面發揮的作用比較少。相反,地區和地方政府發揮的作用更多更直接。法德兩國非常重視開發各種研發項目,特別是利用地方優勢建立密集的工業區、高科技區等等。

不過,紹福克大學商學院的萊雷爾副教授認為,法德兩國的高等教育系統已經落後於時代,他們的國家科學系統沒有足夠的公開性和競爭力。他認為,美國必須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不過,萊雷爾認為,美國可以學習法德兩國建立多州合作網絡。

他說:『我在羅德島州生活,在馬薩諸塞州工作,這兩個州的經濟已經基本融合在一起。但是,兩州之間卻沒有甚麼經濟方面的合作。我覺得新英格蘭可以建立一個多州合作網絡,我們可以把它起名叫新英格蘭競爭創新中心地區。』

*日本注重高科技產業*

美國普渡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馬克.蒂爾頓是日本政治經濟問題研究專家。他認為,日本注重高科技產業正是讓日本趕上美國的關鍵因素。為了減少對美國信息科技產業的依賴性,日本和亞洲其它國家,比如中國和韓國聯手發展自己的科技產業,試圖在東北亞地區建立起新的技術標準,並能夠進而發展成全球技術標準。從2002年至今,中日韓三方相繼在公開源代碼軟件、數碼廣播、網絡電視、信息安全、光纖線、衛星寬頻上網等方面展開合作。

*日本能源政策*

不過,蒂爾頓教授認為,日本最值得美國學習的是它的能源政策。人們一談到日本汽車工業時就認為日本政府制定了很好的汽車策略,但其實,能源政策才是關鍵因素。根據蒂爾頓教授的數據,日本一加侖汽油的消費稅是2.17美元,而美國只有38美分。

他說:『日本的汽油稅相對歐洲來說比較適中,但是相比之下美國就基本沒有汽油稅。我們的國家可以攻入並佔領伊拉克,但是卻無法提高汽油稅。如果我們要考慮如何幫助我們的汽車產業提高競爭力,我們就應該學習日本的模式。』

*英國金融政策*

世界經濟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加里.豪夫鮑爾主要談英國的金融政策讓英國取得的相對優勢。他說,倫敦自60年代以來就開放了資本市場,憑藉著歷史悠久的銀行業和保險業發展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近幾年來,英國政府重組了勞埃德保險公司和倫敦證券交易所,並逐漸簡化其金融政策,尤其為外資的金融機構制定了非常友好的相關規定和個人稅收政策。目前全世界有450家外國銀行在倫敦設有辦事處。

豪夫鮑爾研究員非常讚賞倫敦附近以劍橋大學為中心建起的高科技區──硅地。他說:『硅地離倫敦非常近,只有1小時路程,這是非常重要的。你有這麼多發展很好的公司吸引了大量的大學畢業生。硅地吸引的風險投資佔了整個英國的25%。』

不過,豪夫鮑爾研究員認為,作為歐洲第二大經濟體的英國,雖然過去十年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超過德國和法國, 不過英國的一些老牌產業,比如紡織業、造船業、化工業和汽車業都處在長期的衰退狀態中。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建平:只要中共獨裁體制存在 大陸就不可能有人權、人道、法制
中國反核人士孫小弟獲無核未來獎
歐盟調查中國進口至歐省電燈泡非法貿易
【熱點互動】剖析中共如何應對活摘器官調查(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