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繽紛美食

文/曉月

人氣 3
標籤: ,

  習俗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在每年陰曆正月十五,它是整個新年節慶活動的收尾因而形式也十分隆重,元宵節始於漢而成於隋,至今有二千多年曆史。元宵節的節慶活動中最重要的有二項:吃元宵和元宵遊藝。

  吃元宵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因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惟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奏准,「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這便形成了元宵節。

  元宵又叫湯圓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元宵」。元宵分有餡、無餡兩種,無餡的個小,味甜,以白糖、桂圓、桂花、藕丁、蜜餞為作料,又稱「珍珠湯圓」。有餡的個大,狀如核桃,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鹹葷素皆有,尤以寧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

  元宵遊藝

  掛花燈:此俗源於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唐代燈會定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為五天,明代則為十天,清代宮中則從小年開始就掛花燈。民間掛花燈則有一美麗的傳說:古時一獵人射死了一只神鵝,玉帝聞訊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於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了這一消息。人們決定在正月十五前後家家戶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要下凡時,見火光一片,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凡,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得免一難。此後每至此日,家家戶戶都掛花燈。

  耍獅子:「耍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舞龍燈:傳說唐代有一年大旱,龍王錯行雲雨,淹死了長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徵監斬龍王,後龍王陰魄不散,夜夜擾鬧皇宮,嚇壞了唐王李世民。於是向群臣問計,眾臣認為應超度龍王,於是民間乃有元宵節耍龍燈之習。龍燈一般由竹木、彩紙、布等紮成,節數為單數,長達數丈,節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龍」。舞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數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隨於其後,整條龍在樂聲中沿著規定的路線和隊列奔跑,龍就像活了一樣。民間以此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一位拒絕出賣好名聲的運動員
春季飲食調養七法
莫錯過長高季節 8小時睡眠和牛奶骨頭湯
熬夜MM食補5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