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良相篇

【風雲人物】憂國憂民──范仲淹

文/阿哲  圖/素惠
font print 人氣: 18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8日訊】范仲淹,字希文,蘇州人,是北宋的名臣,曾經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他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名言,概括了他憂國憂民的一生。他許多的生平事蹟,也被後人一代一代地傳頌著。

范仲淹兩歲時,父親就病逝了,只靠母親為人家縫補來維持生計,他常常一天只能吃到兩頓粥。冬天時,將粥盛在盆裏等到凝凍後,再劃成一塊塊的,一頓吃兩塊。後來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後,他的生活就更加艱難了。

那時他借住在一間廟裡,晝夜不停地苦讀,疲乏時就用涼水澆臉驅除倦意,累了就趴在桌上或靠著睡,五年未曾解衣就枕。他經常喝粥度日,甚至在粥不充裕時,一天只喝一碗粥充飢。這種情形被他的一位同學發現就回家告訴父親,於是他父親就叫人給范仲淹送來許多的飯菜。可是幾天過去後,食物都壞了,仍不見范仲淹吃一口。那位同學問他爲什麽不吃時,范仲淹說:“我很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巳習慣於粗茶淡飯了,如果現在享受這麼豐盛的飯菜,那以後我還能喝得下粥嗎?”

有一回,宋真宗率領百官浩浩蕩蕩到了南京,人們爭先恐後地跑去看皇帝。有個同學特地跑來叫他:“快來看啊!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范仲淹隨口說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便頭也不回地繼續讀書了。果然,第二年他就高中進士,見到皇帝了。

雖然處在貧賤中,范仲淹仍不為利益所動:有一次,他發現自己居住的房中藏著一甕白銀,就一聲不響地把它掩埋好。後來他做了大官,寺裏僧人向他募款時,他寫封信去說明藏白銀的位置,結果真的在他原來住的房中找到了這些白銀。僧眾見到這種情況,紛紛地讚揚說:“范仲淹為官,百姓就可以放心了”。

在蘇州做官時,他曾買下一塊宅地,準備造屋居住,風水師看到就道賀說:“此乃寶地,在此興建住宅,家中定會公卿輩出。”范仲淹聽了以後笑著說:“與其獨佔寶地,不如讓出辦學,豈不出更多的公卿將相之才?”於是他在該地創設學府,延攬名師講學。不久,造成空前盛況,各地也紛紛仿效。故後人有“蘇學天下第一”之譽。

有一次,他在天平山見到一個風水師為別人選墓地時說:“這塊地上的巨石看起來像亂箭穿心、是塊絕地,會絕五代子孫的。“范仲淹一聽,心想:“我在朝為官,實在難做,不如讓我買下來做為祖墳,讓子孫從此不再為官。要絕就絕我一家吧!不要再害別人了。”於是就買下來做為祖墳之用。老百姓知道這件事以後,紛紛對天祈求道:“老天呀!你忍心讓范大人這麼好的人絕子絕孫嗎?”也許是他的善舉感動了上天,在范仲淹高祖落葬的那天,突然雷鳴電閃、狂風暴雨大作,把原本萬箭穿心的巨石統統豎立起來,成了”萬箭朝天“,絕地變成了寶地。因為天平山埋葬范仲淹的祖先,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天平山改名為“范墳山”。

范仲淹還有一個義田的故事。尚未富貴顯達時,他曾經立志設置義田,照顧貧困的鄉親,但他為官三十年一直無力完成,直到後來他當了招討使,參與朝廷大政,才有足夠的俸祿和賞賜,來達成願望:他在家鄉附近購置一千畝的良田,然後選擇族中年長且賢能的人,掌管財物收付及資金的調配,以救濟貧困及親族的人。且鄉親遇嫁娶婚葬,都有補助;曾當官而今退職在家,或等待新職的人,也給予救助;如果當官任職了,就停止補助。他去世後,後代子孫也都能繼承他這項濟助族人的遺願。

范仲淹雖然居高官、享厚祿,卻把薪俸都用來救濟貧民,以致一生窮困。他一直到晚年,都沒建造一座像樣的宅第,而且死後入殮時,子孫也沒有餘錢為他辦好喪事。縱使如此,可是人們對他哀悼的場面是很風光的:數百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哭哀傷,且齋戒了三天才散去;因爲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他從政過的地方百姓也紛紛為他建祠畫像。老百姓在傳頌他的一生時說:“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希文是范仲淹的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吳承恩是明代著名的小說家,他父親為他取名“承恩”是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留名青史的忠臣。然而他並沒有達成父親的期望,在科舉場上屢不得志,考了多次竟連個舉人都沒考中,直到45歲才勉強考上了一個歲貢生。
  • 濟公,據說他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時的天臺人,法號「道濟」,由於他經常裝瘋賣傻,並以癲狂渡化世人,因此有「濟癲」這樣的稱呼。不過,傳說中他可是佛法無邊,並常以神通濟困扶危,所以外號「濟公活佛」。濟公則是民眾對他的尊稱。“濟”字有扶危濟困的意思。
  • 相傳中國文字是倉頡創造出來的,他是古代伏羲時的史官。後人為了感念他的偉大貢獻,從南北朝起就將他和“至聖先師孔子”同時敬奉。

  • 杜甫,其一生正如大唐由盛而衰的命運般崎嶇多舛。而生在苦難中的他依然不減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偉大胸懷,令後世更為敬重,尊為「詩聖」。 
  •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中國東方(今河北雄縣及任丘縣一帶)升起一顆璀璨的醫學巨星,他-就是中國古代史上醫術最高的名醫-扁鵲。
  • 趙雲,字子龍,是《三國演義》蜀漢五虎將之一,素有「虎威將軍」及「一身是膽」的美譽。其實趙雲最令人後人稱頌的不只是他的驍勇善戰,而是他有不同凡響的優秀人格。
  • 房玄齡是齊州淄縣(今山東省臨淄縣)人,自幼聰潁好學,由於出身名門世家,因此有很多機會博覽史書,父親房彥謙是著名的學者,深受人敬重,啟蒙時的房玄齡已讀遍了史、子、集,在父親嚴格的調教下,不但能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洋洋灑灑的長篇理論也難不倒他,同時也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成為一個才德兼備的年輕人。
  • 李靖名藥師,為唐朝開國元勳,晚年被封為衛國公,故人稱李衛公。他年少時,即聰明穎悟過人,常說:「只要有機會遇到明君,我一定要建立一番英雄的事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