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姑娘的素食故事

螞蟻

人氣 10
標籤:

慢慢溶化小女人的冰淇淋愛情

 上海小姑娘的青春期裡大抵總有個減肥減到腿抽筋的年代,就像市中心石庫門老房子裡出來的小姊妹們總有個七大姑八大姨是吃齋念佛的一樣,偏偏這兩樣事情,都能和素食拉上點關係。小時候常常是禮拜天的家庭麻將結束,阿姨娘娘帶隊,老太太中央顫巍巍坐好,一家人熱熱鬧鬧,先來個炒素鱔糊,這一般去的是南京西路的那家功德林。

  小姑娘很小就學會在那家屋頂很高,桌子很黑,板凳很硬,到處是金碧輝煌的地方啃素雞素鴨了。奶奶說這是豆腐皮火腿,娘娘說那是蟹粉豆腐,滿桌子的菜,雖然是素的,濃油赤醬之風也絲毫不減。店堂陰冷,奶奶的寧波話慢慢遠了,吃著吃著,就含著筷子睡著了。

  其實上海的素食,除了老人愛吃的那幾家算得上齋的本幫菜之外,後來風行到大街小巷的那陣素食風倒都是台灣人做的老闆,年輕女孩撐起的門面--減肥啊,養顏啊,情調啊,青春期裡,吃從來都不能算是純粹的一件事。

  上海皇宮裡的那家棗子樹開得早,門口一棵禿樹,很有幾分禪意。店堂乾淨,無煙無酒,水果先上,店員總是笑瞇瞇的樣子,老闆娘時不時會穿一條綠色連衣裙出來跟你聊天。綠色的菠菜餃子,蘆薈酸奶調成的水果色拉,餐後一杯洛神凍飲,大學時代去那裡,好像從來都沒有吃撐的時候。剛開的時候人少,店員常常會拿他們刊發的素食理論給你,後來人多了,就略略嫌吵。右轉還有個小超市,如果你願意,可以在牆上留下名片,密密麻麻,像個尋尋覓覓的故事。

  後來,上海吃的地方越來越多,素食館子也風生水起。有一陣子因為唸書關係常常去徐家匯晃悠,看書看電影買東西喝咖啡都很方便。那時候有套從書正流行,講的是個華爾街精英愛美元更愛生活的故事,歸隱的地方剛好就叫普羅旺斯。於是,室友就愛上了美羅城上面那家普羅旺斯的樹,花茶,小蠟燭,軟沙發,用橄欖油炒菜,連名字都像句咒語。

  我吃奶酪飯吃煩了之後就拒絕再去那家店,倒是她始終鍥而不捨,堅持自己是個菲比一樣善良的vegetarian。那時坐在我對面梳兩條細細辮子的小姑娘現在已經遠在波爾圖了,她應該已經去過了真正的普羅旺斯了吧,可過年時,MSN上她的名字卻改成了:我多麼想吃竹筍燒肉,我多麼想吃大閘蟹。

  大多故事裡,總有這樣一個類似結尾。原本是A的變成了B,原本是愛他,卻成了別離。又何況是小姑娘那些懵懂的嗜好?最近又聽說,龍華寺的老和尚去醫院檢查,發現得的是脂肪肝,據醫生說,似乎是素菜裡用的油太多的緣故。那麼真是善哉善哉了。
【上海熱線】

相關新聞
中國素食素菜淵源淺說
【貝葉蓮心】--素食(1)香菇焗豆泥
【貝葉蓮心】--素食(2)冬瓜豆腐捲
【貝葉蓮心】--素食(3)香菇豆泥蒸馬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