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分析美中經貿關係未來走向

標籤:

【大紀元3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八日專電)紐約華爾街日報分析美國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指出,雖然兩國在經貿和金融方面有相互制衡的辦法,也都戒慎恐懼防止衝突,卻難保不會出現未預期的狀況。

由華爾街日報副總編輯坎普執筆的分析,引述經濟學者柏格斯登指出,中國及美中關係的走向將定義未來世界的戰略前景。柏格斯登認為美國在政策上應朝向三個方向努力:

一、促使中國更遵守國際規範,例如在貨幣匯率合理化及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

二、促使中國積極參與維護這些國際規範的組織,而不是自行建立其本身主導的組織;

三、美國本身要解決高負債、低儲蓄等,會削弱美國制衡北京能力的問題。

分析指出,有人認為由於美中雙方都擔心萬一發生貿易或金融方面衝突會兩敗俱傷,而且在有相互制衡辦法的情況下,就像冷戰時期各擁核武的美國和蘇聯基於「恐怖平衡」而不會發生狀況。

不過,這項邏輯並一定適用。分析指出,許多出乎意料的衝突都是因為估算錯誤。中國經濟的發展也許在三十年內就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強權,它挑戰美國全球影響力的能耐可能遠勝過當年的蘇聯。

柏格斯登認為,布希政府對於北京的影響力會因為布希對於中國政策愈來愈無法掌控而減弱。另一方面,長遠而言,中國對於美國市場的依賴降低並且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力量的增長,都會增強其影響力。

分析指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矛盾不只一端,然而目前美國卻將注意力集中在貿易方面。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時,台灣問題必然是會談的主要議題之一,不過,中國正把注意力集中於國內發展,也避免因台灣問題而發生危機,所以傾向於抑止台灣獨立而不急於兩岸的統一。

相關新聞
分析家指出馬英九率團訪比有利台灣經濟
亞銀總裁:亞洲經濟整合規模將愈來愈大
席哈克結束泰國訪問 雙方承諾擴大經貿關係
財經簡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