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寬容的孩子才懂得愛

張義寶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

寬容的心會幫助孩子意識到個性的差異使得孩子尊重別人,並對種族、性別、外貌、文化、能力或性別傾向等方面的差異有更多的包容。這種美德會影響孩子以善良和理解的能度來對待別人,反對仇恨、暴力和偏執。

在漫長的人生歳月中,每個人都要面對很多的風風雨雨,在人與人聯繫越來越密切的大前提下,一個不懂得寛容的孩子是很難在社會競爭中取得成就的,因為他缺少來自己別人的支持。

寛容會讓孩子減少仇恨、暴力和偏執,同時還能影響孩子以善良、尊重和理解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在一些家庭裡,父母總是捨不得吃穿,盡最大的可能讓孩子吃好玩好,凡是家裡好吃的東西,大人一律留給孩子一個人吃。如果是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無論花多少,家長都要給孩子買,而且由於家裡就一個孩子,家長總是捨不得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致使孩子習慣性地以自我為中心,總是無法和別人處理好關係。

在校園裡,教師經常要接受學生一些雞毛蒜皮的「投訴」。如:「老師,他把水灑在我桌子上」、「老師,他剛才罵我」、「老師,他把我的桌子、椅子搬走了」等。

還有一些學生愛發脾氣,總是透過動嘴、動手來發洩,不能自控,有時只是看人家不順眼,就想「修理」人家,在「征服的勝利」中體驗自尊與快意。在種種不大不小的爭執中,孩子們如困都搶著「占上風」,不退卻,也不謙讓,那就可能衝突不斷。而這一切,都是孩子缺少寛容的表現。

鄰居家裡的亮亮,一看到叔叔、阿姨帶著小朋友來家裡玩,就趕快把自己的零食和玩具都藏起來,無論父母怎麼講,他都不肯拿出來與小朋友分享。常常把父母弄得很尷尬。

他的父母很苦惱地說:「我們做父母的都很大方,孩子怎麼會這小氣呢?」

實際上,反映在亮亮身上的小氣,正是亮亮父母平日裡對亮亮過度溺愛所致。對於要什麼父母就能買什麼的亮亮來説,自己是家裡的中心,父母、爺爺、奶奶、其他小朋友都應該圍著自己轉,都應該為自己服務,而自己沒有為他人服務的想法。這種伴隨著「心中沒有他人」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與他人一起分享的東西和快樂呢?所以,亮亮不願意讓其他的小朋友吃自己的東西、玩自己的玩具就很容易理解了。

問題是像亮亮這樣不能與他人分享東西的孩子,怎麼可能長大後孝順父母,關心他人,服務於社會呢?這既是父母焦慮的問題,也是將來社會的問題。事實也確實如此,有一天亮亮的媽媽加班回家,己經很累了,要自己的兒子為自己倒一杯水,兒子居然很不高興,說自己要看卡通,惹得亮亮的媽媽很不高興。

鄰居家的麗麗三歲了,能夠非常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邏輯了。她胖乎乎的,在社區裡頗受寵愛,這都和她的大方和友善有關。麗麗從來不計較,玩具大家玩,好吃的一起吃,就連自己會的歌謠也耐心地教給其他小朋友。

有一次,麗麗和好多小朋友一起玩。有一個小孩因為做不好沙雕,居然把麗麗一下午做的長城踩壞了,麗麗很傷心。開始她真的很想把那個孩子推倒在地,可是還沒動手,其他小朋友就都圍上來了,七手八腳的把那個「壞小子」摔到沙坑裡去,那孩子被弄得嚎啕大哭。麗麗這時候居然伸出手把那個孩子拉起來。

「他弄壞了你的東西,你為什麼要拉他呢?」媽媽後來問她,麗麗說:「他已經哭了,就是他已經知道不對了,而且長城已經毀了,我要想辦法重新做好才是重要的。」後來麗麗還給了那孩子一塊巧克力,還教他怎麼堆長城。到晚上的時候,他們的工程已經有模有樣了。

也許孩子的世界格外簡單,可是有誰能說孩子的寛容不是寛容呢?麗麗一伸手,為自己贏得了一個朋友。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都很重視寛容。如孔子曾說,一個真正的人要有寛容、恭敬、誠信、靈敏、慷慨五德,並把寛容放在五德之首。莊子也說,聖人應有包容天地、遍及天下的寛闊胸懷。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指出,「海納百川,有容乃人」。一個人善於寛容,他的人格才會像海一樣偉大。

法國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寛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寛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寛闊的是人的胸懷」。寛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寛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新的臺階。

其實,不論古今,寛容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品格,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道理要求。寛容,就是寛恕、容忍,指能容納異已和接受與願望不符的事物。孩子一旦有了寛容的品格,他就能容納不同的意見,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允許他人犯錯並提供人改正錯誤的機會,與人和睦相處。有寛容之心的人也能較快地接受新生事物和適應事物的發展變化,表現出較強的社會適應性。

有學者說,寛容是人們交往、合作的「潤滑劑」,說得確實很有道理。現在的社會更具有開放性,社會變化加速,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社會價值取向也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人們的個性也變得更加鮮明。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只有具備寛容的品格,他才能接受容忍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和人們的獨特個性。而懂得寛容的孩子才會懂得愛。

轉載自:德威出版《決定孩子一生美德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