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運動30年天安門廣場仍敏感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4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齊之風2006年4月6日華盛頓報導) 北京的群眾在30年前的4月5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以悼念已故總理周恩來的名義對當時的中共毛澤東政權表示抗議。當局對那次群眾運動進行了鎮壓。評論人士認為,四五運動在30年後的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

1976年1月8號,中國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去世,毛澤東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中國人對毛澤東以及毛澤東所支持的“四人幫”的強硬派共產黨路線感到厭倦、厭惡。群眾藉著悼念被認為是溫和派的周恩來間接地表達對毛澤東政權的不滿。

*死水一潭局面徹底改觀*

在1976年清明節臨近之際,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有人講演、有人散發傳單、有人朗誦詩歌,抒發對毛澤東政權的不滿。在紐約出版的爭論雜誌北京之春的主編胡平說,30年前的四五運動的最重要意義就是,在經過毛澤東長期的嚴酷專制統治之後,中國人民有了第一次政治覺醒。他表示,先前人們雖然對毛政權非常不滿,但是他們的不滿只是停留在內心裏,不敢讓外人知道,大家表面上依然高呼毛主席萬歲,不敢對毛澤東表達絲毫的不恭,但是四五運動使這種死水一潭的局面徹底改觀了。

胡平說:“大家一旦走上街頭,才發現,原來大家想的都是一樣的。這樣大家在默契中一下子就有了自信心。”

從此,天安門廣場在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就有了一種全新的象徵意義。胡平說,先前的天安門廣場是中共最高領導人檢閱群眾遊行、接受群眾崇拜的地方,而四五運動之後,天安門廣場成為中國民眾對當局表達抗議的地方。

*當局仍對天安門廣場感到敏感*

天安門廣場的這種象徵意義的轉變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香港的評論家柳三禪說:“天安門事件之後,北京基本上在控制局面,維護政權,維護專政方面總結了一個經驗,這就是不能讓群眾聚合在一起,特別是不能讓群眾聚合在天安門廣場。”

北京之春的主編胡平表示,就中國當局封鎖中國民眾的言論、封殺民眾的表達自由空間而言,30年前的天安門廣場跟30年後的天安門廣場相比沒有本質的變化,這就是為甚麼自從1976年之後,天安門廣場成為對中共政權一個特別敏感的地方,每逢甚麼節日當局都要特別加強戒備,防止抗議者出現。胡平說,從這個意思上說,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還很長。

相關新聞
徐水良:四五運動的前奏
胡平:紀念四五運動三十週年
大陸電動汽車保費高企 車主被逼賣車
【時事金掃描】中共兩防長被控 北京突降冰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