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不著重服務業 台灣投資難有好成績

【大紀元4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九日電)據行政院主計處公佈,2005年我國民間投資為負成長1.3%,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表示,主要是製造業外移影響,其實目前國內已以服務經濟為主,政府若不重視服務業投資,則無法期望國內投資有好成績。

顧瑩華在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最新出刊的「全球台商e焦點」電子報中,分析最新經濟變化。

顧瑩華表示,據主計處最近公佈,2005年固定資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為19.7%,處於空前的低水準,僅較2004年增加 0.46%,其中民間投資部分甚至負成長1.3%,幸賴公營企業投資成長17.21%彌補,否則固定投資所佔比重會更低。

顧瑩華指出,我國民間投資所以不振,主因是製造業的大量外移,過去以製造業為主體的民間投資難以為繼;據主計處調查,2005年時製造業占 GDP比例下降到21.13%,以如此低的水準,不可能像過去一樣成為國內投資的火車頭。

因此,國內雖然偶有像六輕般的大型投資案,一個個案即可帶動 1%的GDP成長率,但這種案件不會經常出現,今年在六輕四期和高鐵接近完工後,民間投資如何成長面臨挑戰。

其實台灣目前已以服務經濟為主,顧瑩華表示,去年服務業占GDP比例達 73.56%,若不著重服務業的投資,而期望整體的國內投資有好的成績,她認為這無異是緣木求魚。

顧瑩華認為,以目前情況來看,政府施政的重心仍在製造業,因此十分努力為新投資案找工業用地,若有大型投資案更全力以赴、不眠不休;卻對服務業所需的用地很少提供協助。

顧瑩華強調,政府想要鼓勵服務業加強投資,勢必要從都市建設開始,製造業不斷外移,服務業則較少外移,政府如何為服務業制訂更完善法規,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才是當前促進民間投資的不二法門。

相關新聞
台灣南部服務業求才殷切 金融業及賣場有許多機會
中經院:政府不應為卡債問題倉促修訂破產法
許仕仁憂十一五令港邊緣化
台主計處:經濟好轉 經常性薪資連4月成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