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中國銀行上市的背後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5月31日訊】(新唐人財經新聞組報導)6月1日,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將在香港啟動其97億美元的首次股票公開發行,這是自2000年來全球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宗首發。中行股價定在2.95港元,即賬面價值的2.18倍。中國國有大型銀行紛紛風光上市的同時,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一些分析師警告說,中國的銀行業充滿問題,從壞賬堆積、風險管理鬆懈到腐敗都有。中行曾捲入了各類欺詐和醜聞之中。中行上周表示,首席風險官董樂明 (Lonnie Dounn)已提出辭職。中行去年任命董樂明先生,目的是為了減輕外界對該行將重複以前錯誤的擔心。他的辭職將令外界對中行的風險管理產生新的疑問。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Ernst & Young)集團5月初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銀行金融系統的壞帳遠遠超過政府公佈的數字,無法收回的貸款總額有可能高達9千億美元。僅中國4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帳規模就達到3580億美元,比官方公佈的數字高出一倍以上。安永得出的結論,與其它考察中國不良貸款的獨立顧問機構(其中包括普華永道)得出的結論大同小異 。其實,就連溫吞水般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也指出,中國銀行分支機構的借貸標準有許多不足之處──這意味著,更多的不良貸款正在形成之中。正值此時,安永將總數算了出來。隨即,這家國際權威會計公司遭到了中共政府的嚴厲駁斥。安永於是撤回了報告。並稱有「事實性錯誤」、並對中方表示道歉。

隨後《金融時報》以「安永(Ernst & Young)忘記獨立的重要性了嗎?」為主題,對此進行分析。

文章說:安永集團收回報告,可不是小事一樁,因為它削弱了安永眾多調查報告本身的可信度,也損害了這份報告作者的信譽。然而,考慮到該報告作者在業內受到普遍尊重,以及安永已發佈成百上千份報告的事實,金融時報的評論認為,「我們有理由認為,安永的調查報告是客觀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過程幾乎是理所當然的。」金融時報還說,作為中國工商銀行的審計機構,安永是在對中國採取一種綏靖政策。安永撤回報告必然會取悅北京,為中共政府的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上市從外國投資者手中籌集100億美元資金開啟綠燈。但涉嫌扼制不同觀點最終會對中國不利。文章最後說,微軟(Microsoft)和谷歌 (Google)等科技公司已在中國簽訂了「浮士德契約」。如果顧問公司感到他們也不得不這樣做的話,那就太令人遺憾了。@

新唐人電視臺(http://www.ntdtv.com/xtr/gb/aReadArticle.jsp?id=44894)(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投資正瞄準中國不良貸款
中行籌備上市 專家提醒投資須掂風險
北京房商輕鬆騙取7.5億貸款
中銀指香港經濟應以知識服務業為主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