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產區出現惜售現象

標籤: , ,

【大紀元7月26日訊】2006年,中國河北、山東等省大部分糧食產區出現惜售現象,農資和人工成本的上漲讓農民幾乎無利可圖。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797元,實際增長11.9%,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數據說,今年中國夏糧總產量達到1138億公斤,增產74億公斤,但糧食生產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6%,其中,穀物下降0.5%,小麥下降4.0%。

讓農民守著糧食不肯出售的原因很簡單,逐步升高的物價吞噬了種糧利潤,而糧食價格並沒有增長,只能是我先不賣了,即所謂的惜售。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說——當前經濟運行的首要問題是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對當政者來說,即使提高小麥的價格也無法真正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作為占低收入者最大比重的農民面臨著農業收入縮水的反向趨勢。
 
60多歲的劉老漢是中國著名的「噸糧縣」——山東省桓台縣劉茅村的農民,他去年承包了106畝優質土地種植較高等級的小麥。

他說,「去年,短工每天15元,今年漲到20元;因油價漲,租用機械也上漲了5元,加上農藥、化肥漲價,每畝地比去年多支出60-70元。農資、人工等加上 大約每畝150-200元的土地租金,成本接近每畝400元。」

「我的麥子畝產1100斤左右,一畝收入不到400元左右,而普通農民今年每畝平均收穫900斤麥子,收入更少。」「幾乎沒有人賣掉剛收的麥子,至少漲到8毛錢一斤才能和去年持平,而政府收購價才7毛錢」。

「現在,工人漲工資,教師漲工資,我們這裡的幹部每個月工資都漲到3000多元了,為什麼糧價還下跌呢?現在農民做建築工人每個月至少1500元,這樣下去,耕地有重新撂荒的可能。」

據美國農業部2006年第一季度預測,2005/2006年度全球小麥和大豆產量穩定,玉米和稻米的產量將有所增加,全球糧食現貨價格受此報告影響,比上年下降了2.87%,糧食期貨價格下降了9.42%。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程國強副所長說,「因此,短期內國內糧價預期不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文學史演義:蒲松齡孤憤寓聊齋
河北張家口煤礦爆炸  井下17人全部死亡
河北省蔚縣礦難十七人死
聯合國:北韓試射飛彈  人權狀況雪上加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