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風雲人物】嶔崎磊落的畫家:王冕

文/宇生  圖/夢子
font print 人氣: 5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7月5日訊】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市長寧鄉郝山下人,是元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他的別號很多,有竹齋先生、會稽山農、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

年幼家貧,聰穎好學

王冕的遠祖是仕宦出身,但傳到王冕的父親已變為貧農。相傳他周歲能語,三歲能對答自如,八歲入學,被宗族視為神童,賓客稱之為“千里馬”。據《明史》記載,年幼家貧的王冕,父親讓他去放牛。

當王冕聽到學堂朗朗的讀書聲時,他常常把牛栓在樹上,偷偷去聽老師講課,到了傍晚回去時,發現牛不見了,因此被他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可是他並不因此而罷,他又跑到廟裏,借長明燈讀書認字。會稽的韓性聞之便收王冕為弟子,後來王冕成為一代通儒,韓性的門人待之如韓性。

異族統治,絕意仕途

30歲時的王冕曾經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便放棄了。為了增長見識,遠遊杭州、南京、太行、徐州,最後到了大都(北京)。元朝的禮部尚書泰不花很喜歡他的畫,想推薦他進翰林院,被王冕拒絕了。他從塞北回大都後,民族思想和愛國的感情更鮮明地流露出來。

有一天,他看見了回回人,牽著花驢兒在杭州招搖撞騙。當時江南洪澇成災,人民忍饑挨餓,而花驢兒啖粟如故,貪官汙吏,擲金爭睹。王冕見此怪事,氣得“歸來十日不食飯,扼腕攢眉淚如雨”。以強烈抗議元朝統治者的優越地位。

40歲時,王冕在會稽九裏山蓋了三間草屋,載了幾千樹梅花,以及一些桃樹和杏樹,並自稱梅花屋主。過起了清貧的生活。他的朋友著作郎李孝光,想薦他為府吏,王冕道:“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豈肯送公文供人使喚?”(《諸暨縣誌》)再一次拒絕了為統治階級服務。

他的老師、同鄉王艮,對他的品行很推崇,王艮曾親自登門拜訪。後來王艮做了江浙檢校。王冕曾經身穿襤褸衣服,腳踏破鞋,去拜望王艮,王艮見到這副樣子,馬上替他洗塵,贈他鞋子,勸他做官,王冕笑而不答,放下鞋子離去(朱彝尊《王冕傳》)

王冕看破了人情勢利,知道功名已成鏡花水月,便隱居於九裏山的水南村,改號為「老龍」,草堂則取名「耕讀軒」,白天耕耘,晚上作畫。但生活困苦,父母親在貧苦環境中去世。

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王冕以畫梅聞名,王冕畫梅,常畫一枝梅花,橫斜在畫幅的中間,枝幹一拉數尺長,顯得很有勁。枝梢靈出筆的尖鋒,更突出了它的清拔性。十數朵梅花,含苞欲放,洋溢蓬勃生氣。他的名作「墨梅圖」畫得絢燦盛開,繁枝密花,千蕊萬朵,有張弓拔弩之勢,把寒梅怒放的「怒」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王冕的畫梅是和其思想感情分不開的。在一幅墨梅上他寫道︰“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他的梅花,盡顯風骨,有孤傲倔強的性格。他所畫的梅樹,枝葉密繁,蒼勁有力。當時向他求畫的人很多,王冕便以他畫作為來交換糧米。他寧願耕作賣畫度日,也不願奔走豪門乞食,充分表現了一個藝術家的堅貞的性格。

王冕的畫上多有題詩,如「和靖門前雪作堆,多年積得滿身苔,疏華個個團冰玉,羌笛吹他不下來。」詩句中歌頌梅花的孤傲倔強,他不僅不為蒙古統治者作畫,也對權貴作無情的諷刺。

王冕在詩歌上造詣同樣很深,他的詩大多收錄在《竹齋集》中,王冕時常以梅花自比,也時常以梅花為詩,如《草堂》一詩中讚嘆梅花「梅花清苦良自守,不逐尋常好花柳。」這可能也是作者內心的寫照。@*(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鮑叔牙是春秋時齊國人,他和管仲是知己之交。管仲之所以能輔佐齊桓公成就一番歷史的霸業,幕後的功臣就是鮑叔牙。
  • 1829年,英國人史蒂芬遜駕駛其創制的“火箭號”蒸汽機車行駛於鐵軌之上,是為世界鐵路運輸之始。當時的中國,交通運輸依然是古舊的車馬驛道,舟楫水運,自京城至廣州約需要56日;百餘年後的今天,從北京乘火車到廣州,不用一日即可到達。這一巨變與一位中國鐵道工程師密切相關,他的名字叫詹天佑。
  • 詹天佑不僅為今人留下了見證中國人尊嚴、榮譽、勇氣和智慧的鐵路,他本人走過的人生之路同樣引人深思。
  • 宋朝仁宗皇帝在位的期間,出了兩位名垂青史的清官:一位是陳希亮,一位是包拯。包拯享有「青天」的美譽,百姓崇拜他已幾乎到了「神化」的程度;而學者把陳希亮與包拯齊名,足見陳希亮是個不可多得的清官。
  • 丁寶楨清朝名臣,在山東、四川任官二十年內,曾三次被革職留任,但他仍不畏強權,不趨炎附勢,敢做敢當,堅持正義,為民造福。
  • 沈括,字存中,生於宋仁宗天聖九年,浙江錢塘人,父親經科考中進士,當了地方官,沈括自幼隨父親遊歷四川、福建、河南、江蘇等地, 耳濡目染之下,對各地政經頗為瞭解;二十一歲時,父親去世,他守喪二年後,以父蔭當上沭陽縣主簿,因治理沭水水患有功,不久便升為江蘇省宣州寧國縣縣官,後又調任河南宛丘縣,沈括利用餘暇潛心於醫學及音律的研究,在宋仁宗嘉祐六年完全了「樂論」一書。
  •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種壯烈的胸懷!勇敢的樂運毅然「抬棺進諫」,雖然差一點喪命,但終究把皇帝點醒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