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信義區.豹山溪步道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77
標籤:

四獸山(虎、豹、獅、象),是台北東區著名的郊山,其中的虎山、象山都有完善的步道系統,豹山、獅山只是小山頭而已。在豹山、獅山之間,有一條豹山溪步道,位置較隱密,雖是一條冷門路線,但卻可就近觀察四獸山的岩壁地質,加上豹山溪整治工程完成後,鋪設了新的棧道,景觀有所改善。因此,山友爬拇指山或南港山時,不妨也可以考慮走豹山溪步道上山。

從福德街51號的「松山商職」隔壁的台北富邦銀行旁邊的巷子進入,沿著松山商職圍牆外直行,過學校及陸軍步兵營,走路約十分鐘,至巷底,就會看見豹山溪步道的登山口以及前方峭壁矗起豹山岩壁。登山口附近的路旁可停車,所以也可以直接開車至登山口。

豹山溪步道


豹山雖是海拔只有141公尺的小山,但從豹山溪步道入口望去,卻見峭壁雄偉,卻頗有大山氣勢。南港山系的虎、豹、獅、象四座山,都有類似的地質景象,山脊的兩側,一邊是緩坡,另一邊則峭拔,往往形成幾近垂直的懸崖峭壁。

豹山溪步道


豹山溪步道入口附近的景致與四年前相比,已完全改觀。當年我第一次走豹山溪步道時,這附近還是充斥著雜亂無章的違章建築,在豹山、獅山之間的溪谷形成一個宛如「小九份」的山城聚落。許多退伍的老榮民就在空間擁擠豹山溪畔搭建簡陋的屋舍,房屋緊貼著岩壁。當時走豹山溪步道,得先穿過這些老舊的聚落,然後才能進入後方的森林小徑。

豹山溪步道入口豎立著一塊拆遷紀念碑,內容提及,由於豹山溪上游有煤坑殘渣,可能會導致土石流,這個山區聚落因此被列為「危險山坡地聚落」。市政府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公告拆遷,採取「先安置、後拆遷」的方式,將這裡的125戶居民全數遷走,同年七月完成拆遷工作,接著便進行豹山溪的整治工程。

木板棧道。


如今聚落已拆除,景觀丕變。站在此處,很難想像昔日曾經有百來戶居民居住於這個小山谷裡。雜亂的房屋拆除後,豹山峭壁顯得更為雄壯。踏上豹山溪左岸的木板棧道,短短三分鐘路程,就來到了觀景亭。在這裡隔著豹山溪,欣賞豹山的岩壁。涼亭旁豎立了一座地質解說牌。

觀景亭


解說牌敘述說,四獸山的地質以砂岩為主,屬於「第三紀中新世大寮層」,主要是由厚層塊狀砂岩和不同層厚的頁岩,或砂岩、頁岩所互層所組成,岩層向東南傾斜,為一逆向坡的單斜構造,所以造成矗起的巨岩峭壁。早期定居於山腳下的先民,於是依山形而以「虎、豹、獅、象」四獸山」加以命名,而有「四獸山」之稱。

我在觀景亭附近遊走,從各種角度拍攝豹山岩壁,這時發現豹山溪畔一塊巨石上隱約有刻字,仔細端看,斑駁的字跡,寫著「反共抗俄」四個字。我腦海裡又泛起豹山岩壁下昔日的舊聚落及老榮民的身影。回想當年,「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政治口號下,多少年輕士兵,懷抱著希望,暫寓異鄉,而不願成家,不願辜負故鄉愛侶。期盼早日還鄉的心情,豈料變成漫長的歲月等待。溪石刻字時的心情,想必悲切多於豪壯。

站在此處,俯瞰山腳下,遙想百年前,今日經過的陸軍軍營及松山商職,正是昔日的「永春陂」。「永春陂」是因清朝時福建省永春人來此屯墾而得名。「永春陂」曾是本地最大的陂塘,為當時五分埔庄主要的灌溉用水來源。當年的陂塘湖面廣闊,湖波與獅、豹山的巨岩相輝映,湖光山色,景色秀麗。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時與友人來此泛舟賞景。直到日據時代初期,因四獸山開採煤礦,溪水夾帶泥砂廢土沖刷而下,終於使陂塘逐漸淤泥而乾涸。「永春陂」就此成了歷史名詞。

豹山溪步道進入森林小徑


過了峭壁區,豹山溪的溪谷變為狹束,步道沿著溪畔往上走,溪水落差處,流水長期沖刷,形成壼穴地形。沿溪行,有溪水潺潺聲。約三、四分鐘,來到上方開闊處,前面出現大片農圃。

豹山溪壼穴地形。


以前我以為這裡是私人的農園,這次來卻發現都已貼上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台北工作站)的公文。原來這片菜園都是國有保安林地,遭到民眾長期佔用濫墾,政府將於今年(2006年)內全數收回,拆除地上物,準備種植山櫻花、烏心石、杜英、青楓、香楠等樹種,以恢復山林舊貌。

最近我在虎山溪自然步道也常看到這樣的公告,欣喜之餘,也有幾分感慨。虎山一帶的農園,就我印象所及,已存在至少二十年以上,農民在農園外設圍籬,甚至設置木門。我以為這些都是私人土地,看到公告才明白,原來都是國有土地。首善之區的台北郊山,都被如此長期濫墾,更何況是偏遠無人的山區林地呢?

小徑穿梭於農圃,來到一處叉路,取左行,過一小鐵板橋,步道又進入森林間。約五、六分鐘,過「寒山寺」,不久就抵達了豹山溪步道的終點-「松山靈隱寺」的牌樓。總計從登山口至此,才走了十六、七分鐘而已。

紅磚土地公廟


松山靈隱寺牌樓前的十字叉路口,取右行可以經由「北星寶宮」登往象山;取左行可經由「瑤池宮」前往虎山稜線步道或虎山溪自然步道;取直行,從靈隱寺前的斜坡道而上,斜坡有十八羅漢石雕像,走至上方「聖明宮」(濟公廟),廟旁有一條水泥石階路向上走,約五、六分鐘,可接上「南港山稜線步道」。由此而上,約二十幾分鐘,即可登上拇指山,然後可繼續前進南港山的九五峰。

這條路線的前半段沿途有不少竹林,也有兩座光緒年間的百年古墓,還有一座紅磚土地公廟,顯示這條步道曾是這個山區的一條古道。我注意到了紅磚土地公廟的左側牆鑲著一塊水泥石碑,上面寫著:「民國四十三年七月 新生煤礦重修」。

這座整修過的土地公廟,歷史超過50年,舊廟的歷史想必更為悠久。雖然廟已重修,但四獸山一帶的廟宇大多是新廟,相對而言,這座50年歷史的土地公廟可算是一座古廟了。

新生煤礦則是位於三張犁一帶,早已停業。四獸山的煤礦曾引領風騷,以「松山煤」聞名,如今已隨風而逝。新生煤礦的舊址已堙滅,不知在何處,然而它名字,仍然靜靜地鑲刻在這座土地公廟的側身。經過這裡時,若不留意,還真不容易發現它的存在。

旅遊日期:2006.03.07 (寫於2006.03.14)

行旅圖

——本文轉載自Tony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汐止(內湖).小溪瀑布
大溪.蟠龍崎古道
大溪.石板古道(碼頭古道).古城舊址
大溪.月眉古道.李騰芳古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