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信义区.豹山溪步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77
标签:

四兽山(虎、豹、狮、象),是台北东区著名的郊山,其中的虎山、象山都有完善的步道系统,豹山、狮山只是小山头而已。在豹山、狮山之间,有一条豹山溪步道,位置较隐密,虽是一条冷门路线,但却可就近观察四兽山的岩壁地质,加上豹山溪整治工程完成后,铺设了新的栈道,景观有所改善。因此,山友爬拇指山或南港山时,不妨也可以考虑走豹山溪步道上山。

从福德街51号的“松山商职”隔壁的台北富邦银行旁边的巷子进入,沿着松山商职围墙外直行,过学校及陆军步兵营,走路约十分钟,至巷底,就会看见豹山溪步道的登山口以及前方峭壁矗起豹山岩壁。登山口附近的路旁可停车,所以也可以直接开车至登山口。

豹山溪步道


豹山虽是海拔只有141公尺的小山,但从豹山溪步道入口望去,却见峭壁雄伟,却颇有大山气势。南港山系的虎、豹、狮、象四座山,都有类似的地质景象,山脊的两侧,一边是缓坡,另一边则峭拔,往往形成几近垂直的悬崖峭壁。

豹山溪步道


豹山溪步道入口附近的景致与四年前相比,已完全改观。当年我第一次走豹山溪步道时,这附近还是充斥着杂乱无章的违章建筑,在豹山、狮山之间的溪谷形成一个宛如“小九份”的山城聚落。许多退伍的老荣民就在空间拥挤豹山溪畔搭建简陋的屋舍,房屋紧贴着岩壁。当时走豹山溪步道,得先穿过这些老旧的聚落,然后才能进入后方的森林小径。

豹山溪步道入口竖立着一块拆迁纪念碑,内容提及,由于豹山溪上游有煤坑残渣,可能会导致土石流,这个山区聚落因此被列为“危险山坡地聚落”。市政府于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公告拆迁,采取“先安置、后拆迁”的方式,将这里的125户居民全数迁走,同年七月完成拆迁工作,接着便进行豹山溪的整治工程。

木板栈道。


如今聚落已拆除,景观丕变。站在此处,很难想像昔日曾经有百来户居民居住于这个小山谷里。杂乱的房屋拆除后,豹山峭壁显得更为雄壮。踏上豹山溪左岸的木板栈道,短短三分钟路程,就来到了观景亭。在这里隔着豹山溪,欣赏豹山的岩壁。凉亭旁竖立了一座地质解说牌。

观景亭


解说牌叙述说,四兽山的地质以砂岩为主,属于“第三纪中新世大寮层”,主要是由厚层块状砂岩和不同层厚的页岩,或砂岩、页岩所互层所组成,岩层向东南倾斜,为一逆向坡的单斜构造,所以造成矗起的巨岩峭壁。早期定居于山脚下的先民,于是依山形而以“虎、豹、狮、象”四兽山”加以命名,而有“四兽山”之称。

我在观景亭附近游走,从各种角度拍摄豹山岩壁,这时发现豹山溪畔一块巨石上隐约有刻字,仔细端看,斑驳的字迹,写着“反共抗俄”四个字。我脑海里又泛起豹山岩壁下昔日的旧聚落及老荣民的身影。回想当年,“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政治口号下,多少年轻士兵,怀抱着希望,暂寓异乡,而不愿成家,不愿辜负故乡爱侣。期盼早日还乡的心情,岂料变成漫长的岁月等待。溪石刻字时的心情,想必悲切多于豪壮。

站在此处,俯瞰山脚下,遥想百年前,今日经过的陆军军营及松山商职,正是昔日的“永春陂”。“永春陂”是因清朝时福建省永春人来此屯垦而得名。“永春陂”曾是本地最大的陂塘,为当时五分埔庄主要的灌溉用水来源。当年的陂塘湖面广阔,湖波与狮、豹山的巨岩相辉映,湖光山色,景色秀丽。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时与友人来此泛舟赏景。直到日据时代初期,因四兽山开采煤矿,溪水夹带泥砂废土冲刷而下,终于使陂塘逐渐淤泥而干涸。“永春陂”就此成了历史名词。

豹山溪步道进入森林小径


过了峭壁区,豹山溪的溪谷变为狭束,步道沿着溪畔往上走,溪水落差处,流水长期冲刷,形成壸穴地形。沿溪行,有溪水潺潺声。约三、四分钟,来到上方开阔处,前面出现大片农圃。

豹山溪壸穴地形。


以前我以为这里是私人的农园,这次来却发现都已贴上林务局(罗东林区管理处台北工作站)的公文。原来这片菜园都是国有保安林地,遭到民众长期占用滥垦,政府将于今年(2006年)内全数收回,拆除地上物,准备种植山樱花、乌心石、杜英、青枫、香楠等树种,以恢复山林旧貌。

最近我在虎山溪自然步道也常看到这样的公告,欣喜之余,也有几分感慨。虎山一带的农园,就我印象所及,已存在至少二十年以上,农民在农园外设围篱,甚至设置木门。我以为这些都是私人土地,看到公告才明白,原来都是国有土地。首善之区的台北郊山,都被如此长期滥垦,更何况是偏远无人的山区林地呢?

小径穿梭于农圃,来到一处叉路,取左行,过一小铁板桥,步道又进入森林间。约五、六分钟,过“寒山寺”,不久就抵达了豹山溪步道的终点-“松山灵隐寺”的牌楼。总计从登山口至此,才走了十六、七分钟而已。

红砖土地公庙


松山灵隐寺牌楼前的十字叉路口,取右行可以经由“北星宝宫”登往象山;取左行可经由“瑶池宫”前往虎山棱线步道或虎山溪自然步道;取直行,从灵隐寺前的斜坡道而上,斜坡有十八罗汉石雕像,走至上方“圣明宫”(济公庙),庙旁有一条水泥石阶路向上走,约五、六分钟,可接上“南港山棱线步道”。由此而上,约二十几分钟,即可登上拇指山,然后可继续前进南港山的九五峰。

这条路线的前半段沿途有不少竹林,也有两座光绪年间的百年古墓,还有一座红砖土地公庙,显示这条步道曾是这个山区的一条古道。我注意到了红砖土地公庙的左侧墙镶着一块水泥石碑,上面写着:“民国四十三年七月 新生煤矿重修”。

这座整修过的土地公庙,历史超过50年,旧庙的历史想必更为悠久。虽然庙已重修,但四兽山一带的庙宇大多是新庙,相对而言,这座50年历史的土地公庙可算是一座古庙了。

新生煤矿则是位于三张犁一带,早已停业。四兽山的煤矿曾引领风骚,以“松山煤”闻名,如今已随风而逝。新生煤矿的旧址已堙灭,不知在何处,然而它名字,仍然静静地镶刻在这座土地公庙的侧身。经过这里时,若不留意,还真不容易发现它的存在。

旅游日期:2006.03.07 (写于2006.03.14)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汐止(内湖).小溪瀑布
大溪.蟠龙崎古道
大溪.石板古道(码头古道).古城旧址
大溪.月眉古道.李腾芳古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