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外資威脅論”忽視了什麼?

何清漣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8月11日訊】8月3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屬的投資研究所在《中國證券報》公開建議,中國政府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對外資並購國有企業“嚴格審核”,以“防止外資投資帶來各種隱患”。此處所說的“隱患”,指的是“財力雄厚的外國企業正在奪取中國戰略性工業領域的控制權”。談判多年的美國凱雷收購徐工集團,也因徐工被指具有戰略意義,而凱雷具有強烈的政治背景,因而成為“愛國”與“賣國”的焦點。

其實,中國民族主義日漸抬頭,要求限制外資的呼聲並非始自今天。近兩年來,民族主義者不斷撰文,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例如,電梯行業中最大的5家均為外商控股,占全國產量的80%以上;汽車工業中外國品牌占銷售額90%;美國微軟佔有中國電腦作業系統市場的95%;在手機行業、電腦行業、IA伺服器、網路設備行業、電腦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在中國市場佔有絕對壟斷地位。

還有文章乾脆總結了外資帶給中國八大危險,如利潤的離岸化,外國投資商拿出30%的資本,擁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潤。大量消耗資源,嚴重地破壞了生態環境;外資並購造成大量賤賣國有資產;過於開放的外資政策遏制了中國本土企業的發展;國家重要的經濟、軍事情報極有可能被外國輕易獲取;外資流入加劇了失業問題;外資始終掌控著核心技術等等。

民族主義者作出的結論是:中國的命運已經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中,中國經濟實際上已被外資“鎖定”,走上了依附型的發展道路。“一旦外資出於追逐更高利潤或其他因素的考慮,將技術和資金轉至別處,則眼下熱火朝天的‘世界工廠’,立刻就會變成一個死寂的遍佈污染物的廢棄工地,中國經濟將面臨崩潰。”

應該說,民族主義者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比如今年恩永公司向外界透露中國銀行壞帳高達9,000多億美元,就是因其擔任中國幾大國有銀行上市審計,掌握了大量資料。但民族主義者只強調了硬幣的一面,卻忽視了另一面:並非中國政府“相信”外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而是華爾街相信它們,中國國有銀行要想到華爾街上市,必須獲得這幾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背書。也並非中國願意將中國的電腦大型機市場、微機市場與軟體市場拱手讓給美國這些電腦巨頭,而是中國國產機與軟體落後,根本無法與這些國際電腦巨頭競爭。

最重要的是,民族主義者有意忽視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 放過了引進外資政策的最大作俑者中央政府。一國的引進外資政策與保護本土企業的政策應該由誰制定?是中央政府。但民族主義者卻採取“罵貪官不罵皇帝”的犬儒姿態,只批評地方政府的昏庸與不為民族利益著想,卻假定中央政府是英明與熱衷於維護民族利益的。

第二,外資進入中國的成本包括各種形式的賄賂,這一數額約占營業總額的10%,而接受賄賂的官員,既有地方官員,也有中央各部委的官員。是誰縱容這些官員利用權力索賄?還是中國政府與中國的政治體制。

第三,外資收購中國國企是從90年代後期開始,而此前完全由中國政府掌控,從廠長、經理到普通工人全是中國人的民族工業,卻已經歷了從虧損、停產到破產這一過程。更何況,所謂外資中的四分之一是中國外流資金的回流,其中不少就是貪官污吏們漂白了的不義之財。是誰大肆腐敗貪污,導致中國的民族工業垮掉?還是中國政府死命維護的這個專制政體及其官僚群體。

第四,造成嚴重污染的主力並非外資,而是中國的鄉鎮企業與地方政府縱容私人資本對礦產的亂開發。比如長江三峽工程帶來的災禍並非外資,內蒙古草原的沙化與外資亦無關係,嚴重污染的洞庭湖區亦非外資集中之地。

如果不瞭解中國的民族主義者們回避了什麼,只看他們的慷慨陳辭,可能會被其“熱血精神”所感動。可惜的是,只要對中國國情有真正的瞭解,就只能將他們高舉的“民族主義”旗號理解為其求取進身之階的一條終南捷徑。

改革與開放,曾是中國自1978年來走向現代化的兩翼,“改革”之翼已經折斷,如果再將開放之翼斬斷,中國的前景如何,不問可知。

《華夏電子報》第152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何清漣:反腐敗旗號下的分利要求
何清漣:只許欺瞞公眾 不許糊弄上級政府
王高成 : 撥開那層政治的迷霧
吳奇為: 真情告白  語重心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