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談被中共控制的海外媒體

人氣 16

【大紀元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朱江採訪報導) 8月10日東航機長袁勝因傳播九評和退黨險被中共警方扣留,在飛到洛城將返回中國之際,決定留在美國避難。8月11日,美國某華文媒體在未直接採訪袁勝的情況下,刊登了與袁勝個人聲明嚴重不符的誘導性報導,鑒於此事件,大紀元採訪了對中共控制媒體頗有研究的何清漣女士。

  何清漣女士目前是中國人權的高級研究員,她的《中國現代化的陷阱》曾獲「代表中國改革的先知」、「一本敢於說真話的書」等好評,也因此書,她被迫離開中國。何清漣的新書《霧鎖中國》在專題報告《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的基礎上增添大量出版。該書以一個局內人的眼光,用大量的事實,從法律、法規、政策,到政府各部門的具體運作,再到新聞從業人員的反應,對中國的媒體控制做了全面、系統的揭露和分析。以下摘自何清漣女士的電話採訪錄音。

  ●海外中文媒體被中共控制,在國內時瞭解不到

  何清漣:海外中文媒體被中共影響和控制,這一點,在國內時確實是瞭解不到。

  以往在國內時,偶然趁出國之機看一些海外中文媒體,感覺到一些媒體的報導與新華社口徑相似,但以為他們是沒有自己的採訪力量,對國內不知情。後來出國後,經過瞭解,才知道原來中共很注意海外華文媒體的統戰工作,早就通過投資,比如以某家中資機構的名義投資、參股,或者給廣告與贊助等各種經濟利益做誘餌,控制了不少海外華文媒體,那些私下的傳說就不提了,只提一篇由美國獨立非營利機構詹姆斯通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在2001年11月21日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這篇報告題目叫做「中國政府是如何試圖控制美國的華語媒體的」,披露了中國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介入北美的中文媒體。文章說,目前美國主要有四種華文報紙:《世界日報》、《星島日報》、《明報》和《僑報》,發行總量約七十萬份,中國政府通過贊助、給廣告等形式,對這些媒體實施了程度不等的控制。

  海外華文媒體有生存的考慮,因為中文媒體讀者分散,市場狹窄,媒體之間競爭激烈,生存不易。在這樣情況下,不少中文媒體就將媒體的尊嚴與職業道德拋棄了,充當了中共政府海外的喉舌。只是有的媒體將自己那種喉舌角色隱蔽的較深,有的比較露骨。

  ●海外華文媒體的宣傳反欺騙中國國內人

  近年,中國近些年來舉辦了好幾次世界華文媒體大會,有時同時在北京、武漢、廣州等地開闢分會場,將散佈在全世界各大洲的華文媒體邀請回來,這些被邀請的當然都是與中共政府關係良好的媒體代表。比如2005年9月11日到9月13日,由地位與新華社相當的官方媒體中國新聞社主辦的第三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在中國武漢與廣州分別召開,武漢峰會據說有來自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家華文媒體的300多位代表,廣州峰會則有來自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華文傳媒的80名代表。由於中國媒體的刻意渲染,中國人民可能真以為「華文媒體」正在成為世界主流,而不明就裡的中國媒體還煞有介事地報導海外華文媒體正在探尋與中國媒體的「合作之路」。

這種華文媒體大會在國內起到了富有欺騙性的宣傳作用,因為國內人不瞭解這些海外華文媒體的資金來源,看到這種規模盛大的聚會,認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在海外華人中很有凝聚力,專制的中國在國際社會形象良好。

  但最誤導人的還是讓中國讀者誤以為參會華文媒體真是甚麼秉持自由精神的「獨立媒體」,僅管參會者心中也明白自己扮演的是甚麼角色,據一位與會者事後感想,這種「有吃有喝有玩樂有鼓掌有照相有發言有總結有資料有禮物有歡迎有道別,一種典型的中國廟會式的『大會』」,對於移民海外者確實有吸引力。舉辦者意在「招安」,而參加者更是希望自己表現好,在眾多受招安者當中鶴立雞群,備受中國當局重視與關注,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

  中文媒體其實應該算一個大語種媒體了,但中文媒體總是抱怨自己沒有發展空間。其實真正的問題在媒體本身。歐美國家的新聞環境是自由的,但媒體自己因為利益放棄媒體的道德良知與尊重事實的原則,成為中國專制政府的海外喉舌,這才是華文媒體難以成為真正媒體的主要原因。

  ●海外統戰有三寶

  何清漣: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海外華文媒體的作用,在國內統戰會議上曾公開介紹,中國當局海外統戰有三寶:中文學校、華文媒體和華人社團。親共的華人社團可以召集華人參加中領館舉辦的一些活動,比如歡迎江澤民、胡錦濤來美等等,當然也包括通過這些華人社團排斥民運人士、法輪功等。中文學校形式上是傳播中國文化,但其教科書的選用不可避免帶有中共意識形態的色彩,而且還可以經常組織各種活動,達到海外統戰的目的。

  香港媒體從1997年回歸以來,生存環境就不斷惡化。可以說,中資機構的滲透、媒體生存環境的惡化與媒體從業者的自律這三個過程相互影響。到了現在,不親共的媒體生存非常困難,壓力很大。   

台灣媒體複雜一些,有藍綠之爭的因素。台灣原來的媒體多屬於藍營,加之中國政府讓中資機構逐步滲透台灣媒體,所以也極少報導大陸的負面新聞。這一點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張錦華教授曾專門做過研究,指出台灣媒體連中國政府的腐敗案都極少報導,多是宣傳中國大陸形勢如何好,經濟發展如何有成就。

  對於國內的媒體自律,我表示理解,因為貓爪子下的夜鶯唱不出好聽的歌。但對海外一些中文媒體自覺充當喉舌,我感到遺憾。畢竟海外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來源多元化,海外的中文讀者也是有辨別力的,時間長了,對這些喉舌報紙的公信力產生懷疑,最終會棄如敝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馮建三: 何清漣新書《霧鎖中國》序
霧鎖中國--何清漣撥開中國媒體控制迷霧
張錦華: 何清漣《何清漣霧鎖中國》序
記者無國界譴責中國當局關閉《世紀中國》等網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