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藝海漫遊】絲情畫意-談「絲繡畫」

子嫣、雅惠 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568
【字號】    
   標籤: tags: ,

刺繡俗稱「繡花」,是以繡針引彩線,在絲帛上繡出所設計的圖樣﹔繡畫之精彩,在於以針、線代筆,幾乎讓人分不清是畫是繡,甚至比原畫更增一分光澤與質感。根據出土文物的考證,刺繡的起源可溯及殷商,可以說一門源遠流長的中國工藝。

台灣「鳳甲美術館」館長邱再興先生對於中國絲繡的收藏不遺餘力,並傾其所有,曾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盛大展出﹔一進入繡畫展的會場中,映入眼簾的是大大小小的畫,仔細看,它們可不是畫,而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繡畫。這場跨越百年時空的繡畫展一洗人們對刺繡的印象﹔因為展場中所呈現的是一件件精美的繡畫,有的精巧絕美、有的則是氣勢雄偉,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邱再興珍貴的典藏品計有十二金釵屏風、季康仕女、仿清朝仕女畫、李清照-—如夢令、西施、群仙祝壽圖、八十七神仙卷、姑蘇繁榮圖、夜晏圖、龍袍、湘繡——九龍圖、金魚圖、荷花池、四大名繡等,舉凡人物、風景、動物、花木包羅萬象,使人眼界大開。

收藏緣起~~~「十二金釵屏風」

十二金釵

邱再興先生表示,在收藏繡畫以前,其實對刺繡存有偏見﹔認為繡花不過是八仙彩之類的工藝品,珍藏價值堪虞。

直到1987年,因為有一位朋友代理中國四大名繡,在台灣販賣,因位受了朋友百般請託代為鑑賞,不得已走了一趟中國,豈料當時看了第一件作品——「十二金釵屏風」即被那唯妙唯肖的技法所感,當場便請夫人趕來鑑識,夫妻同感,決定收藏,沒想到所費不貲,要價六百萬元。經過幾回的議價,終於如願買下它,從此便開始了絲繡的收藏,而現在刺繡也不折不扣的成為館裡深具特色的收藏之一。

1990~~~入寶山滿載回

經過三年的收藏,邱再興先生已從欣賞進而想研究繡畫﹖所以便到了蘇州蘇繡博物館、蘇州蘇繡研究所、湖南湘繡研究所三個地方參觀。這趟深度之旅,如入寶山,不僅買到了珍品,更讓他對刺繡的來龍去脈有了更上層樓的認識。

刺繡是由設計者、畫師及繡師們相互配合,方可成就一件精彩作品。其過程有:(1) 選件:由名畫中選取或由專任畫師自創稿。(2) 畫稿:由專人依繡品大小,從原稿中描繪。現今則借助科技的發展,運用打印、印刷方式。(3) 分色:由專人依原稿原色選定色線及線徑。(4) 刺繡:依繡師特長選派繡師刺繡,刺繡時需隨時參照原稿,以調整細微的色線及線徑變化。繡品完成後,取下繃框,並予以框裱完成。

絲繡之所以分工細密,作品之所以巧奪天工實乃因其深負外交使命。這些作品都是國家拿來送給外賓的高檔禮物,品質自然不在話下。因緣際會的是,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改變政策,原本由國家所扶執的絲繡事業單位開始獨立經營,那一次蘇州蘇繡博物館副館長表示要將館藏的作品出售,邱再興先生表示,當時我心想︰這些高妙作品如果未能加以收藏,實在難逃變賣、散至四界各地之命,不如將之收購,藏諸一處。當晚經過一夜的展轉深思之後,第二天便四處向大陸友人周轉人民幣現金,全數取來收購這些珍藏,此次所得達五十件,樣樣是國寶級絲繡,也算是滿載而歸。

為了收藏這些作品,鳳甲美術館裡特別開闢了一間恆溫、恆濕室。邱再興先生認為這些收藏品目前雖然為他所有,但將來終究會成為別人的收藏品,或是屬於全人類的,所以有責任要將它保護好。

四大名繡

中國著名四大名繡:湘(湖南)、蘇(江蘇)、蜀(四川)、粵(廣東)在清朝時期便享譽盛名,迄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清代繡品在宮廷及民間大量生產及廣泛應用,各種創新的針法相繼出現,刺繡工藝獲得空前的發展,因各地風情不同,自然形成不同的風格特色。

(一)湘繡

之一︰神乎其技~~~雙面全異繡
顧名思義「雙面全異繡」就是繡品正反兩面呈現不同圖樣,甚至後來發展出四面全異等技術。全異繡的特點在藏針隱線的巧妙。這種繡法是湖南省湘繡研究所黃淬鋒等藝師們,從1978年率先開展,僅用3年時間研究,就創造了多種隱線方法和施針程式,形成了一整套的獨特技藝。

作品舉隅——李清照的「綠肥紅瘦」

李清照 《綠肥紅瘦》

這幅作品深具創作性,繡畫的意涵取自女詞家李清照的「如夢令」,其詞意:「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繡品中明顯看出正反雙面景緻有別,其中巧妙之處更在於仕女的表現,這女子頭髮的另一面竟是她的臉,黑白之間,色澤分明,其藏針隱線的心思巧手令人稱奇﹗此作品費時費工,加上失敗率高,所以是唯一之作。

作品舉隅——「西施浣紗」

《絲情畫意》刺繡展現場海報 圖中為《西施》

西施浣紗繡圖可以說是我們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在透明的紗上面,西施拿著花籃在室外漂洗,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子的模樣,表現出她還未被召進宮時的生活情狀。可是另一面的西施,便衣著華貴的待在宮裡,這邊的窗紗與華服其相對位置的另一面卻是楊柳,可謂匠心獨具,令人嘖嘖驚嘆。

之二︰活靈活現~~~鬅毛針法

湖南人對氣勢磅礡的作品有較多的琢磨,相對的蘇州就比較纖細﹔同樣是動物,貓、狗多為蘇繡的題材,而獅子、老虎則在湘繡中有較多的表現。為了要繡老虎跟獅子,以前的平針等針法不容易呈現。所以近五十年來,有一個很重要的針法——鬅毛針法就在湖南發明了,這些富有生命力的獅子、老虎,以及絢麗的孔雀正是用鬅毛針法所繡製出來的作品。“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這幾句話正是形容湘繡活靈活現實物的特色。

作品舉隅——獅子

鬅毛針法發明人余振輝女士認為︰以傳統平針技法來繡動物的毛髮顯得生硬,大家都譏笑牠們叫做橡皮老虎。在經歷好幾代的探索之後,湘繡終於突破瓶頸,繡師余振輝集前人之大成創造出鬅毛針法,她運用湘繡的摻針繡法的基礎上,變換施針的方法使繡線呈散射狀,並運用針線疏密粗細的不同交錯,讓它產生蓬鬆的效果。所以獅子等身上的毛法就顯得十分逼真,而此一技法——鬅毛針法自然成為湖南之寶,所以湘繡中賣得最多的就是獅子跟老虎。就像這幅獅子的眼睛,竟用了二十幾種色把這種眼顏繡出來,所以無論觀眾無論從那個角度看,獅子的眼睛始終都是看著你。

作品舉隅——老虎

老虎

此作品繼承當年楊應修創作〈草澤雄風〉群虎方法,將群虎置於某種山水畫而非花鳥畫情境中,顯現出大自然的生動神韻。畫面上,近松蒼勁,遠松朦朧,山石崢嶸,一隻斑斕猛虎兀然回首,雄壯威武。經由鋪底、層層加繡的鬅毛針的技法,表現出毛髮的厚度和質感,光澤異常豐富燦爛,高超技巧,引人嚮往。

作品舉隅——孔雀

這幅孔雀由八個人、繡了兩年多才完成,其中最難得之處在於染色。牠的金線、閃金分面有部分是用真的孔雀毛所繡,加上構圖、造型實在無懈可擊,看上去彷彿是真的孔雀,可謂繡畫中的極品。由於1950到1980年代的民風較為質樸,繡師較無經濟利益壓力,所以較能靜下心來創作,相對的品質也較高,這幅孔雀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之三︰其他

作品舉隅——九龍圖

鳳甲美術館董事長邱再興先生與《九龍圖》

這一幅是展場中最大、最為壯觀,取名「九龍飛騰.蟠桃壽帶」,其創意和構圖都很出色,它曾經在86年時獲得中國地區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設計金杯獎。湖南湘繡研究本來要將這件作品獻給國家作為黨慶禮物,遺憾的是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90年共產黨成立四十週年沒有慶祝,作品就留在湖南湘繡研究所那邊,邱再興先生表示,當時他一看到這件作品就很喜歡它的大氣魄,在商請之下,就把它買回來了。

作品舉隅——金魚

金魚

這件作品的特色之處在於利用透明絲線折光性,令繡在透明絹布上的金魚尾鰭輕盈透光,活靈活現的,收藏家認為它最能表現絲線之美,所以用它來當展覽的宣傳海報。

作品舉隅——荷花

荷花

這件極為精美的「荷花」是1984年得獎的作品,這荷花多仿自中國的名畫,湖南當地的設計師,本身都是畫家,由於對繡的瞭解比其他人更多,所以他們能夠按照繡的特色,塑造作品,裡面最讓人感動的是早晨的氛圍,用絲繡的濃淡表現出荷花池霧氣朦朧、氤氳蒸騰的情狀,不只是把國畫的精華表現出來,也已經把絲線的神隨表現出來。這種把大自然的美請到繡畫中來,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運用上,還是針法的多樣性,或者是組合的運用,都展現了令人激賞的獨特創意。

(二)蘇繡

之一︰慢工出細活~~~精緻繡

蘇繡是以蘇州為中心的刺繡品總稱。雖然沒有發展出全異繡法,但其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象傳神,卻是四大名鏽中之翹楚。清朝時期,蘇繡中出了一位有名的繡師叫沈壽,創立了一種繡西洋畫的繡法,他在1915年繡了一幅「耶穌像」,得到巴拿馬博覽會展的一等獎而揚名國際。

作品舉隅——「群仙祝壽圖」

9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政策轉變,好的繡師紛紛出走,個體繡莊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所以我便委請這些優秀的繡師幫我繡這幅「群仙祝壽圖」。這件作品共花了四年的時間,由多人一起合力完成,內容係仿自晚清上海派著名畫家任伯年所畫的「群仙祝壽圖」。畫中描寫的是群仙為王母娘娘祝壽的情景,46個各家的神仙分散在十二幅通景屏風上,每個神仙的臉面表情各不相同,畫面處處充滿著飄逸和動態的美。

作品舉隅——「八十七神仙卷」

這件作品本由知名畫家徐悲鴻所收藏,徐悲鴻偶一得之並視之如命﹔這一幅長度427公分的畫卷,原作完成於北宋時期,裡面八十七位神仙全用單筆線畫出,單線中散發出高雅古典之美。然而,一條看似簡單的單線,到了繡畫上竟是要用數百、數千無收的短針縫繡出來,才能與原畫神似不差。八十七個神仙要如何完成與原畫如出一轍﹖足見工程之浩大。

作品舉隅——「銅觀音」

這幅銅觀音作品原本是一張照片,因為針路十分細緻,幾乎看不出來是刺繡。可貴的是繡師竟能運針成風,既繡出菩薩的美感更刺出斑駁的銅質感,可以說是神乎其技。所以有一段時間,邱館長一直把它放在家裡的電視機前面,愛不釋手。

作品舉隅——「姑蘇繁華圖」

姑蘇繁榮圖(局部)

「姑蘇繁華圖」,全長1,244公分,比「清明上河圖」大很多,畫作之浩繁可謂空前絕後。此圖乃清朝蘇州人徐揚所畫,他也因獻此畫而進入畫院供奉內廷。畫作自西向東,由鄉間進入城鎮,綿延數十里內的湖光山色、田園景緻、街坊建築等表現出當時蘇州的繁華景象。此畫計有人物一萬多人、房屋二千餘棟、穚樑五十幾座,船塢更是不可勝數,其風土民情盡入畫中。這些一針一線縫繡出來的畫面,其精密細緻程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據說乾龍多次下江南與此畫不無關係。

作品舉隅——「夜宴圖」

此圖仿自曾后希的「夜宴圖」,是委請多位蘇州繡師歷經四年才完成。畫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這些都是用劈線,劈開蠶絲的其中一條來繡,才能達到這種境界。無論是畫中的地毯、國畫、柱子,還是色澤的表現、對比處理等,繡工極為精美細膩,呈現出富貴華麗的氣氛,一點也不輸給原畫作品。

作品舉隅——「龍袍」

仿乾隆龍袍

這件乾隆皇帝的真龍袍原收藏在瀋陽故宮,已歷經二百多年時間,瀋陽故宮為了保存就請蘇州蘇繡博物館仿製。既是仿製,所以連重料、質料、圖樣、繡線、工法都得按照原物考據。所以蘇繡博物館花了很多時間才完成,而且做了兩套,一套給了瀋陽故宮,一套留在蘇州博物館裡。為了典藏,邱再興先生透過訂製,於1995年向蘇州博物館買進這件作品,實屬難得。

作品舉隅——「精緻繡」

歷史上面有很多微雕的技巧,把微雕的技巧用在絲繡上面,就是「精緻繡」。觀眾如果沒仔細瞧,恐有擦身錯過之憾。

譬如這一件「阿房宮」,其層次感極好,在這麼小的空間裡,有很多鶴、人物等,如果用放大鏡看,會發現人與鶴都栩栩如生。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這件作品,除了將琵琶女之鈿頭雲篦擊、幽愁黯情繡得十分生動之外,女子裙擺上的黑點才是大有文章之處﹔原來長達幾百字的琵琶行內容全都繡在裙子上面,放大鏡下,果然是一字不差的琵琶行。

之二︰亂中有序~~~亂針繡

作品舉隅——西畫︰小女孩

小女孩

因為中國的刺繡多為中國畫,中國畫面比較平順,所以多用平針處理,但是應用到油畫方面,就無法表現油畫的光影感覺。光緒年間,沈壽就創立了「仿真繡」的技法,將西洋油畫的光影明暗原理及寫實風格,運用到傳統的刺繡中,表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看起來非常的絢爛多采。後來蘇州的楊守義老繡師則發明了亂針繡,就是用相當零亂的針法來表現油畫特殊的光線感。這幅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歌劇海報,不管是人物的頭髮,還是後面牆壁的處理,就是用亂針繡法繡出來的,幾乎完美無瑕的重現西洋畫。

(三)蜀繡

「蜀繡」的起源甚早,在清朝中葉以後,逐漸集結成市,以四川成都為中心,又名“川繡”,為四大名繡之一。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蜀繡的繡工相當獨特,作品看起來有張有弛,濃淡適度,密疏得體,因而,蜀繡多有水墨寫意畫的藝術效果。常見的題材有芙蓉鯉魚、公雞、熊貓等,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與蜀錦一起被稱為「蜀中之寶」。

作品舉隅——鯉魚

鯉魚是蜀繡傳統題材,「芙蓉鯉魚」是蜀繡藝術珍品中負盛名的作品,豐滿的鯉魚有動、有靜,層次分明。畫面上,疊疊吐蕊開放的芙蓉花,其豐滿嬌腴,與同樣肥腴滑溜、樸躍翻騰的鯉魚相互呼應,一個打扮了水上空間的熱鬧繁歡,一個抒發著水下空間的歡快氣氛,而予人以生活充滿陽光和滿足的愉快感受。向上、熱烈、躍動,這就是芙蓉鯉魚內在湧動的主題傾向。色彩上,雅致的紅白相間的芙蓉花,與豔腴的紅鯉、黑鯉、白鯉,也恰到好處地構成呼應。此外,由刺繡針法十分細膩地表現的鯉魚悠遊間身軀擺動凸顯和隱沒水間的虛實處理,也在有意識地顯現刺繡技藝的高妙。

(四)粵繡

廣東「粵繡」又稱”廣繡”,也是四大名繡之一,在明朝時期就具有相當的特色。繡品的特點是使用多樣的線材,在用色上講求明快、強烈的對比而產生華麗的效果。多用金線作刺繡花紋的輪廓線,畫面構圖飽滿,而最特殊的是,粵繡大多出於男性繡工之手,係站著長針施繡。作品以實用為多,例如傳統八仙彩案桌,觀賞性作品較少。

(五)其他

之一︰台灣刺繡

台灣前輩畫家李梅樹,曾經繪製許多繡稿給他的夫人和妹妹繡製,做為家中女眷出嫁時的嫁妝之用,我們從這些十分雅緻秀氣的繡畫、繡帳、門彩中,可以略窺當時李梅樹家族的文人書香氣息。

之二︰織出來的──緙絲

刺繡是在一個底布上面,繡上圖案,而緙絲是把圖案織在衣服上,因為所有的經線都沒有顏色,而顏色全都是按緯線織出來的,所以製造難度遠大於刺繡。清朝時期,應用在代表官位階級的圖案上,那些官服圖案代表一品、兩品官階的織造製品,衍生到近代,變成一門獨特的工藝。在故宮的收藏裡面,緙絲遠多於刺繡,主要是因為緙絲多用在大官的衣服上。

結語

以上繡畫多年來一直都存放在鳳甲美術館的庫房裡,被邱再興先生珍貴的收藏著;這些作品就像一部近代完整的中國刺繡史的縮影,觀賞完這些作品,如同完成了一趟既豐富又經典的刺繡之旅。

在近二十年的收藏過程中,邱再興館長無怨無悔的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已成為絲繡收藏達人的他表示,自己不過是這些文物的保護者,希望藉由這些收藏,讓大家認識繡畫之美和創作者的精神,並且期許繡畫能在未來更加發揚光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綠茵之上,樹蔭之下,小溪淙淙,鳥飛鸝鳴,幾位女子身著素雅碎花裙,沿石階淺笑細語而過,翩躚步態盈輕,莞爾一笑娉婷…… 她們穿的便是「藝術家時裝」新推出的首款印花連衣裙 。這款裙裝猶如一陣清風,又像一股冰泉,帶來了涼爽與甘甜。看似平凡無奇,而這款連衣裙正是神韻藝術總監兼設計師D.F先生為「藝術家時裝」(Artist Fashion)設計的首款連衣裙。
  • 漢服服飾璀璨華美、豐富多彩,代表中華民族華麗、優雅、博大的氣質……
  • 中原大地自古被稱為「神州」,五千年的歷史壯麗輝煌,神蹟處處可見。《易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早在黃帝時代,古老華夏的服飾即具有相當規模。而且服飾形制取諸乾坤天地,它的內涵非同尋常,也屬於「神傳文化」之一。
  • 遠看是一道風景,近看是一種風情,細看處處都是功夫,這就是旗袍,一款中國風濃郁的經典服飾。在很多西方人眼中,旗袍無疑是東方服飾文化和美學的典型代表。其實,旗袍是中西文化兼容並蓄的經典範例。
  • 漢服、和服與《權力的遊戲》戲服。(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可能很少人知道,美劇《權力的遊戲》的服裝設計和中國漢服之間有聯繫。《權力的遊戲》的服裝設計師在劇中借鑑了很多亞洲元素,但是其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他們的前襟和領口全部都是左衽,也就是穿反了。那麼漢服為什麼都是交領右衽?什麼情況下會左衽呢?這是否是《權力的遊戲》劇組悄悄鋪墊的一條隱線?
  • 十八世紀是個變化很大的世紀。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都發生在這個世紀。在服飾方面,法國大革命也成為西方服飾產生巨大變革的分水嶺,在大革命之前,歐洲服飾一如其他的文化領域,流行著「洛可可風格」,這是一種在巴洛克風格的基礎上加以誇張變形,使服飾更加繁複奢華的風格。
  • 張眼望世間,現代人的衣著打扮真是繽紛異常。而縱觀歷史,人類各個時期的、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服飾樣式與風格,更猶如天上繁星之琳瑯滿目。服飾反映了當代、當地的人對美的感受與呈現,讓本文充當時光鏡,請隨之一覽西方服飾在歷史中的演變。
  • 寧波人以前稱西方人為 「紅毛人」,因此製作紅毛人穿著的西服的裁縫被稱為「紅幫裁縫」。
  • 在古希臘和羅馬人眼中,遙遠的中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絲國」,直譯叫「塞里斯(Seres)」,意思就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Seres被認為是源於漢字「絲」,也是拉丁文中的「絲」(serica)一詞的來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