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承氣”小議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創制了行之有效的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這三個方,為什麼都用“承氣”二字?筆者小議如下。
  
“承氣”,即承順其氣之意。從古至今,凡解釋“承氣”者,都作如是觀。如《傷寒來蘇集》說:“諸病皆生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氣之不順,故攻積之劑,必用行氣之藥以主之。亢則害,承乃制。”此乃“承氣”之所由名。又去病而元氣不傷,亦“承氣”之義。
  
《傷寒來蘇集》之解釋,一是過分強調了承氣湯中厚樸、枳實之行氣作用;二是所謂“亢則害”,易使讀者僅理解為氣機壅塞太盛,非用行氣破氣之藥不可。這樣解釋之結果,不僅不能說明調胃承氣湯為什麼不用厚樸、枳實,而且會使後學者對承氣湯證之病機產生片面認識,甚至發生誤解。追溯其因,是由於《傷寒來蘇集》之解釋,並未道破“承氣”實質之緣故。
  
筆者認為“承氣”之實質,就是承氣湯證之病機。因為承氣湯證的病機是陽明裏熱內結,燥化成實,氣滯為滿,而且是因熱結燥實導致氣機壅塞。所以熱結燥實處於主要地位,氣機壅塞處於次要地位,二者有主次之別。《傷寒來蘇集》強調氣機阻塞,認為熱結成實是次要的,因此,顛倒了本末。
  
有人認為,陽明之氣,以下行為順。“胃家實”則氣機為之壅塞,不能順氣下行,致使地道閉塞,失其主降之職,而“承氣”之名義,是承順其失常之氣,以恢復其主降之職能。此說雖有一定之道理,但應看到,胃氣之所以不順,實由邪熱內結使然。只有瀉其邪熱,才能順其胃氣。所以,承氣湯中用大黃瀉陽明邪熱,以承順胃氣,應該是主要的,至於用厚樸、枳實,則是次要的。這就是承氣三方都必須用大黃瀉熱,而不定都要用厚樸、枳實行氣之道理所在。文章來源華夏中醫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