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135更新案可望強化美空軍空中加油能力

人氣 4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特稿)美國空軍KC-135 型同溫層空中加油機以及KC-10A型延伸者式(Extender ),是美國空軍現有空中加油機隊兩大支柱。美軍也進行KC-135空中加油機更新方案,繼續延長其空中加油補給的任務。

一九五七年美、蘇冷戰時期,軍事戰爭迫在眉睫,雙方實力相當,而讓美軍轉敗為勝的秘密武器之一即是美軍現役的KC-135空中加油機。

KC-135空中加油機稍後在美軍執行波斯灣戰爭時,與另一支空中加油主力KC-10A型加油機扮演吃重角色,當時,美國空軍共投入KC-10型加油機四十六架、KC-135型加油機兩百六十二架,完成五萬一千多次空中加油任務。另外在美軍攻打伊拉克戰爭中,也順利保障美軍戰機空襲伊拉克的任務。

美空軍第108聯隊位於新澤西州麥魁爾基地(McQuire),是KC-135空中加油機及KC-10型加油機主要基地之一。    

由波音B-707型改良試驗研究機改型而來的KC-135可搭載五名組員,執行任務時,組員配置為正、副駕駛各一名,兼任加油操作員的空勤機工長一名與一名領航官。    

KC-135加油機在一九五六年八月首航,一九八零年相繼有KC-135R、KC-135E改進型服役。機翼長三十九點八八公尺,機身長四十一點五三公不,機身高十一點六八公尺,最大起飛重量一百三十四點七五噸,供油量最大可達四十六點八噸,最高時速每小時八百五十六公里,機身共有十三個油箱,採用硬管加油,一架KC-135可以同時為幾架戰鬥機加油。

外型上,KC-135與波音707最大的不同,就是KC-135 在機尾有為了空中加油裝置特別設計的管路組,通稱飛桁(flying boom),飛桁是KC-135機體結構的一部分。

服役已半世紀的美國KC-135空中加油機,迄今仍是美軍空中加油主力之一。圖為俗稱飛桁 (Flying Boom)的加油嘴口。//中央社

此外,KC-135加油機具有四渦輪噴射引擎驅動,在載裝十二萬磅燃料情況下,還能以每小時六百英里的速度持續飛行一萬一千英里;其機組人員,每天都必須接受嚴格模擬演練,務必將所有操作技術全轉為無意識的習慣動作。

隨著KC-135加油機計劃服役至二零四零至二零五零年,美國空軍計劃將KC-135E逐年提升至KC-135R的規格。

由KC-135登機梯爬上駕駛艙後,正對著你的椅子是屬於觀察員所有,通常就是機上第五名組員。梯口旁靠右舷的工作台屬於領航官。等到你爬上駕駛艙(民航機的前艙)甲板後,前方正、副駕駛的座位配置與一般民航機相同,空勤機工長的座位位於副駕駛座位後方。觀察員的座位通常空著,供考核官或同乘人員使用。

在駕駛艙與貨艙之間並沒有任何固定的門或門簾,在貨艙與前艙之間是一個工作桌(右舷)與廁所(左舷),在此後面連至機尾都是貨艙甲板。貨艙甲板地面則為數條滑輪組,讓貨物能由貨艙門迅速推入機身後段。

在機身後段,約自後方的Type-3逃生門後就是加油作業區。與貨艙甲板位於同一層甲板的部分,是儲物櫃與輸油泵,輸油泵兩側各有一條通道通往輸油泵下方的加油操作艙。    

加油操作艙內有三張躺床,俗稱「燙衣板」,但是以輸油泵下方的加油員操作席最不舒服,但也是加油機最重要的位子。除了有上仰角外,還有一個特殊的顎托,托住操作員下巴。另外,雙手則操作在加油員操作席下方的三支駕駛桿,分別控制飛桁的上、下與左、右,以及加油嘴的施放與收縮等,執行深具危險性的高空加油補給任務。

KC-135空中加油機內狹窄的加油作業艙內,有三張俗稱燙衣板的躺床,讓加油員執行空中加油任務。//中央社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是客機改良機型,但KC-135上的廁所,不像一般民航機裝有壓力式的沖水馬桶,軍用運輸機一切從簡,廁所內只有一個座墊的桶子,另有兩根「尿桶」,供男性組員上小號之用。

KC-135空中加油機是波音707改良型,但它並無一般民航機的氣壓式沖水馬桶,只有兩根尿桶。//中央社

KC-135的貨艙在左舷配置一個大型貨艙門,貨物可由此進出貨艙甲板。除能搭載八萬三千磅的貨物外,還可搭載八十名武裝士兵。八十名士兵就坐在貨艙兩側的紅色折疊帆布椅上。    

目前全球有二十七個國家擁有空中加油戰力,這項能使戰機執行不返航任務,除減少起降遭受攻擊的機會,也可增進全球長程部署及機動能力,可以想見,空中加油機未來仍將是延伸空中戰力的一大利器。

相關新聞
戰機空中加油 美軍增強全球戰略部署
俄向中國出售軍備現困難北京不滿
NASA砸巨資 委託SpaceX協助「銷毀」太空站
研究:新型油漆既能淨化空氣又能自我清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