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琴:酸甜苦辣話「本分」

兼答「國保人員」,我對「本分」的認識

吳玉琴

標籤:

【大紀元9月5日訊】捫心自問,我曾經淚流滿面為之大哭大笑、大悲大慟的我所經歷的苦難。想來在我的同齡人當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此殊榮。這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命運不盡相同的原因。

「本分」一詞,還在我是少兒之時,父母對我的教育就是:「要本本分分的做人,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決不要有非分之想」。父母是這樣教育我的,而父母親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是這樣做的。

但是生活決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本分而青睞於你,社會也不會因為一個人本分而善待於你。不要說我父母的遭遇證明了「本分」的毫無價值,就是對於每一個人,本分和不本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性的善惡之念。

我,一個民主異議人士的妻子,其實在我的潛意識深處,我是多麼的願意做一個本本分分,同大多數人一樣生活的善良女性。但是在現實面前,我領略了太多的無法讓我「本分」的,強加給我的生活。當我還局限只是一個妻子的時候,當我還只是局限關注於我身邊的親人的時候,當我的丈夫在「89」學潮為了正義,而參加聲援學生的運動而被當局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強制勞教的時候,我明白了,我的本分對我絲毫無用。我求神拜佛,希望老天爺開眼,給我一個公道,不要再讓我承受太多,因為我已無力。但是似乎我所行的一切都沒有任何價值。

這時候,我開始了反思,當我在恪守我的本分的時候,對方也在恪守著他的本分。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地位、社會制度、權力的擁有,都是包含在人類生命中善性與惡性的對立。統治者對於自己的臣民,總是希望他們全部都能本本分分的過日子。他們那曾想過,許多老百姓的不本分,也是他們權力侵犯所造成的。其實,擁有權力的人們必須銘記一個事實,只有把擁有的權力用於為他人謀幸福,而不是用於為自己謀利益時,這時候的臣民才有可能是本分的。而且權力這個東西確實具有反民眾的作用,所以抑制權力也是很重要的。在任何時候都有必要使民眾確立絕對不受權力左右的自尊,同時對於權力持有者也必須時時考問和克服權力的魔性,也可以說是人的醜惡性。否則當權力淪為統治者的工具時,傷天害理、顛倒黑白也可能被視為一種「本分」。因為他同樣是在恪守著他職業的本分。

四川民主黨人王森先生的妻子魏心玉女士,在丈夫被抓捕的同時也被「國安人員」一同抓捕拘留了一個多月,丟下家中兩個年幼的孩子無人照管。出來後一直恪守著自己的本分,默默無聞的帶著兩個孩子過著艱難的日子。如今五年過去了,請問?誰給了她恪守本分的回報?當她的丈夫在獄中患糖尿病而瘦得不成人樣時,魏女士多次向獄方提出保外就醫。請問?誰良心發現而批准了她的合理要求?時至今日,這個善良的女人不得不用自己手中的筆來鞭撻這個社會施加給她的殘忍和黑暗。

同是四川民主黨人鄧永亮先生的妻子朱玉玲女士,因為丈夫是民主人士連累得她失了業,害得一家三口沒有生活來源。現如今公安局無故的把鄧永亮先生羈押起來,有誰想過?一個沒有工作的女人,帶著一個吃奶的孩子,還要擔心著自己生死未卜的丈夫的女人,用什麼辦法才能使自己「本分」起來?

高智晟律師的妻子耿和女士,當局抓捕了她的丈夫,逼迫得她的女兒冒險流浪。把她家裡的錢留下200元後盡數拿去,值錢的東西也被拿走,現如今兩個孩子及她,並不被當局所放過。丈夫都被警察抓走了,還要監視著她的家,真不知警方所為何來?難不成長期監控的目的,就是怕她有一天也會不「本分」嗎?

其實當局這樣的做法,很多時候恰恰是適得其反。記得我第一次見識「國安」跟蹤我的丈夫的時候,那是1999年的5月27日,丈夫刑滿出獄三天的日子。當「國安」十幾個人開著車,慢慢的尾追在我們的身後,當我確認「國安」是跟蹤監控我們的時候。初時,我害怕極了。我甚至在心裡想,如果警方不要放我丈夫出來,我也許還好受一點。我受不了如此近距離的跟蹤和監控。情急之下,我一氣跑到了「國安局」,我的兄弟不放心,隨我一同去。我大聲的質問「國安局」的頭頭:「你們如果不放心,可以重新把我丈夫抓起來,用如此眾多的人跟著我們身後,既騷擾了我的生活,又使我對自己的安全有所懷疑,你們這樣做是非常的無恥和殘忍的」。「國安局」的頭頭來個死不認賬,一再表示和聲稱不是他手下的人。我無奈,只好順其自然,誰知這種遊戲的待續,居然鍛煉了我的膽量。有時興致來時,我還與「國安」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

我把這些寫下來,就是告訴現政權的警察們,任何人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雖然領受了苦難,但我們卻在經歷苦難的過程中把自己鍛煉成了生活的強者。我們不是不本分,而是太本分了。但,是善良的本分。因為我們始終堅守著對丈夫的一片深情,我們始終認為,丈夫所行的一切是正義的!是值得我們付出和敬重的!

(2006年9月3日於貴陽)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吳玉琴:生命中交織著的愛和淚
李元龍案今天開庭 貴州異議人士將旁聽
討論︰美國政務院報告批評中國人口販運現象
吳玉琴:「文革」中的「上山下鄉」運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