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龍:民工子弟學校為何會遭遇「民工」待遇

王人龍

標籤: ,

【大紀元1月28日訊】1月5日下午,約300人突然闖進已經辦了10年的上海普陀區建英希望學校(民工子弟學校),其中有警察、保安、及區教育局人士,與校方發生激烈衝突。普陀區教育局范副局長當眾宣佈:「建英學校現在開始停止辦學。」建英學校目前有38個教學班,擁有學生2100多人。為什麼突然被叫停,老師們都不清楚。教育部門的說法只是簡單的「沒有辦學許可證」。(1月9日《半島都市報》)得知這條消息,多多少少還是讓我感到震驚的。在這個學期就要結束的時候,教育局先把學校「結束」,確實很不符合常理。當天不僅是來了三百人要封校,有關單位還很配合的開來了三台挖掘機,那架勢簡直就是要把學校移為平地。教育局的突然變臉,無疑使這樣的民工子弟學校提前遭遇了寒流。這倒挺像電視劇《馬大帥》里劇情。馬大帥為民工的子女辦了一所學校,結果遭人報復,被拆遷辦的人把學校給拆了。民工子弟學校就像沒有娘的娃,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所有痛苦都得自己承受。

建英希望學校現在的痛苦就是教育局為什麼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強行讓學校停辦呢?普陀區教育局局長李學紅受訪時說,區政府其實歡迎社會力量一起給民工子弟辦教育,「政府並沒有要包辦一切」,但大前提是必須合法及符合辦學條件,包括學校的安全與衛生。他表示建英學校並沒有辦學許可證,而辦學條件雖然經多次警告卻一直未見改善,存在大量安全隱患,例如小小課室擠滿了五六十名學生,校舍也欠缺消防安全,教師隊伍中又有超過三成不具備教師資格等等。再談到為何在寒假前將學校突然停辦時,教育局表示是學生的安全「刻不容緩」。

好一個「刻不容緩」,就是在有關領導的「大慈大悲」中,一所有著十年歷史的民工子弟學校土崩瓦解了。

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存在著一所民工子弟學校,這意味著什麼?首先,我們應該肯定民工子弟學校的存在。民工本身就是弱勢群體,那麼民工的孩子與同齡孩子相比,從某種角度看已經先天弱勢。他們需要關懷,需要這麼一所民工子弟學校,民工子弟學校也因此有理由存在。但是,現在絕大多數的公立學校都在走市場化的運營路線,講究的是自己造血,自我生存。辦學校如同辦企業一樣,學校領導不僅會教育,還要會經營,從這點上看,民工子弟學校似乎就沒有什麼「可持續性發展」了。

由於民工子弟學校的特殊性,註定與其他學校存在差異。學校設施簡陋及師資條件差,幾乎是許多民工子弟學校的「通病」。而造成這些的癥結就是資金不足。為什麼資金不足,因為民工子弟學校面對的是民工,而民工又是一群很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收入,他們的勞動保障都是一大問題。在收取學習費用上,民工子弟學校自然也要量體裁衣,只能收取很少的學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民工子弟學校自己就陷入到了被動的狀態。

民工子弟學校一個學生一學期的學費,還不如普通公立中學擇校費的零頭多,自身發展陷入困境,是民工子弟學校遭遇的瓶頸。這也是民工子弟學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冷漠」對待的一個原因。

民工子弟學校與普通公立學校出現的「兩極分化」凸顯了民工子弟學校的存在已久矛盾。民工子弟學校大多是由個人承辦,既然是個人承辦,經費支出也由承辦者自己解決,然而由於民工子弟學校的特殊性,使得它不能成為贏利性的學校,這樣經費的緊張,使得學校自身發展受到約束,財力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學校在硬、軟件上的缺失和漏洞。上海建英希望學校就是這種情況。在這種情形之下,應該考慮到政府在民辦民工子弟學校上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是管理者還是合作者,是監管民工子弟學校還是協助民工子弟學校,而現在出現的更多情況就是政府在民工子弟學校的位置上不明確,所扮演的角色不確定。現在的學校,小學、中學乃至大學,全都走市場化的路子,而民工子弟學校恰恰是要福利化,要有福利性,這也是民工子弟學校所面臨的一個尷尬。所謂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民工子弟學校的發展進入的是一個怪圈。

看到民工子弟學校的狀況,不由得想到民工了本身。感覺上民工子弟學校同民工一樣,受到的都是冷眼相待,看看民工的宿舍再聯想一下民工子弟學校的校舍,這兩者是不是有一些必然的聯繫。

教育部部長賙濟曾表示,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如果劃分等級,民工屬於社會低層的人群。在常人眼中,民工已經低人一等,而這與民工的子女無關。在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問題上,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就會使教育公平成為空話,這不僅使民工子女輸在了教育的起跑線上,同時也意味著相關教育部門的失職。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期待這種平等能成為現實,使得我們中國真正地可以成為世界上的教育強國!

2007-01-13(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上海街頭數百學生被強行轉移
胡星斗:關於對外來人口實行零收費、促進取消暫住證的建議
廣州禁止「摩的」 凸顯中國爆富怪象
民工謠
民工謠 人氣 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