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彥臣:滾滾污水運河流

綦彥臣

人氣 3

【大紀元10月24日訊】中國人對河流污染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久治無效的淮河,更多一點的還有東北的松花江。但是,作為中國古代工程奇蹟的運河,近幾年來也無法避免被污染的命運。

據我個人觀察:從2004年初以來,每年的春季與秋季都會有兩股臭水彙集於山東省德州到河北滄州這段運河之內(包括滄州市北面的青縣);其中的污染源以山東的造紙廢水直排與河北的小化工廢水直排為主,大部分污水最後以滲析的方式進入地下,也有一部分流入天津境內;但是,是否進入一直熱炒的申請世界文明遺產的北京通州段,尚無調查結果。不過,中國在對待京杭大運河的國際政治形象與環境治理上,正採取駝鳥政策。

第一,將京杭大運河的”切段”,只以北京境內的通州段為”申遺”目標,另外,江蘇無錫境內的一段也有備選資格。即便如此,一些參與申遺的專家也認為河段的嚴重污染(如無錫)是申遺的主要障礙。

第二,運河是人工河,不如淮河與遼河那樣有水資源和航運利用價值,所以”切段的污染”一直被高度容忍。但是,每年春秋兩季的引黃入京的徑流調度都要經過本文所指的山東德州到河北滄州一段(實際水上距行程約為200公里),雖然經過滲析後的污水積存量較小,但畢竟也影響了進京(津)黃河水的品質。在另一端,每年春秋兩季的大流量污水嚴重地影響了兩市四縣城區的淺層水的品質,如果再包括這兩市四縣的農村沿河人口,潛在的受害者應不下於200萬人。

我所說的兩市四縣分別是:山東的德州市、河北的滄州市,河北的吳橋縣、東光縣、泊頭市(縣級)、青縣。

通過對泊頭境內運河沿線的觀察,約在20公里農村沿岸(從泊頭市的蘇屯閘到南皮代莊閘,南皮城區與運河無涉,但農村有在沿岸者),有不少於40部的機械水泵直接抽取運河水澆地。由於農民沒有環保意識,他們甚至認為”臭水”對莊稼的生長有好處。另外,通過對泊頭市區及郊區即從解放橋到廊泊省路運河橋長約1.5公里的污水河段觀察,發現:有大量魚蝦被污水嗆死或嗆暈,一些對逮魚摸蝦這類休閒活動感興趣的市民及農民或穿上較為專業的漁褲或是手執長柄抄網,在沿岸撿(撈)魚。我隨機問了兩位學生模樣的人(星期天,10月20日下午)與一位中年婦女,問他們逮魚幹什麼。兩學生回答:”弄回家餵小貓兒,人不吃。”很明顯,他們知道污染的後果。中年婦女則認為:”沒多大事兒,不有人用這水澆地嗎?”她的身份似乎是城中村的菜農,她回答的魚的去處很有趣:”給小孩子們玩唄,圖個新鮮兒,(魚)死了就給雞吃。”

不管怎麼說,運河的嚴重污染已經成為中國的文明之恥。這樣說不是激憤,而是說我們一方面熱衷於國際上的形象工程——如北京通州與江蘇無錫的”申遺”,另一方面對向運河的大量直接排汙卻置若罔聞。如山東德州與河北滄州(尤其泊頭蘇屯閘以南段)造紙與小化工廢水的直排,幾乎沒人過問。

運河污染無人管的狀況,從另一個側面上也說明只追求經濟速度而不管經濟品質的模式,已經從道德上走到了盡頭。

2007年10月20日夜初稿,21日中午採集圖片,21晚上日定稿於綿逸書房。@

原載《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綦彥臣:國家分裂的新形式
綦彥臣:領導為何偏好蓋房?
綦彥臣:「倭仁定律」新解:公正的黑暗代價
綦彥臣:溫和寡頭政治體現及其後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