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十七大推出以人為本的意義

標籤:

【大紀元10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敬2007年10月26日華盛頓報導) 中共十七大確定了“科學發展觀”的執政理念,並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強調的只是“以人為本”的低層面,而如果不保障民主選舉、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民生問題。

中共在17大期間闡述並確定了科學發展觀的執政理念,同時把“以人為本”視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提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20字方略,作為落實“以人為本”政策的具體內容。中國官方媒體說,“以人為本”政策使執政黨對全體人民的承諾更明確、更具體,將全面引導社會建設朝著更公平、更合理、更為民所喜所享的方向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以人為本”具有兩個層面,較低的層面關係到人的生存權,也就是衣食住行以及醫療保健等民生的基本需求;較高的層面則涉及人權、民主選舉、言論自由等具有普世價值的內容。中共高層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低層方面,儘管沒有否認人權等更高層次的理念,但並沒有對這些概念進行理論上的闡述,因此也不會落實為執政過程中的政策安排。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民主選舉、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內容之所以成為中共“以人為本”執政理念中的明顯盲點,並非無意之失,而是有意迴避。香港政治評論人士何亮亮說,中共高層最強調的是社會穩定,實際上最關注的是自身執政地位的穩定,因此對基本人權等觀念存有某種天然的戒備。

*主要還是生存權*

何亮亮說:“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北京不願意有類似西方那樣的多黨民主、選舉政治,這些完全不在中國領導人的考慮之列。所以,他們所說的“以人為本”,主要還是生存權,就是比較基本的“本”,而不是更高層次的“本”。我相信,到了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這個更高的“本”還是會出現,但不是在現在。”

中國目前的現實狀況表明,在迴避基本人權的情況下,中共所強調的低層次“以人為本”是難以實現的。有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得以連年以10%左右的速度迅猛發展,其根本就原因就在於中國民眾缺乏基本人權。由於缺乏基本人權,勞工階層就沒有維護自身權益的手段,在與權勢擁有者和資本擁有者的對話中就處於極度的弱勢地位,從而成為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來源,保證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勞動者則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利益。

香港的政治評論人士何亮亮認為,如果沒有基本人權作為保障,中共提出的“以民為本”就必然流於空談,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良好的理念而已:“以人為本”在實際貫徹當中會受到太多因素的阻撓,無論是政府、既得利益集團,還是外資、民營資本,都不願意有基本人權,比如說獨立的工會,因為獨立工會就會提出提高工會、保護工人權益等等要求。所以,這就形成了一種很怪異的局面。”

何亮亮指出,缺乏基本人權的保障,就會造成社會的極度不公,而“以民為本”的落空必然影響社會穩定,對執政黨的地位構成威脅,這就是中共當局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十七大後太子黨是否已掌控中共?
史達﹕中共十七大突顯隔代欽定死路一條
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如何發展 美歐做法有不同
旅遊攻略出版商「孤獨星球」退出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