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包遵信的來生

林保華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日訊】包遵信病逝了。久聞他的健康情況不好﹐似乎是心臟不好﹐但是逝世原因卻是腦溢血。

很遺憾﹐從來沒有與他見過面。知道他﹐則是八○年代他主編「走向未來叢書」的時候。那時我擔任張五常教授的助理研究員﹐八○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正在千方百計尋找西方新思潮的時候﹐所以對張教授的經濟學理論非常感到興趣﹐尤其對他以散文手法表達經濟學的深奧理論更覺得新鮮。當時不少中國的學者﹐尤其是經濟學者到香港﹐與他接觸﹐切磋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金觀濤﹑劉青峰夫婦也借出國之便﹐在香港與張教授接觸﹐並且代表「走向未來叢書」﹐在國內出版張教授的「賣桔者言」一書﹐這本書是教授在「信報」的「論衡」專欄集結而成﹐在香港出版時曾引起轟動。大概是1988年我隨教授訪與佛利德曼夫婦問北京時﹐也與他們有接觸﹐但是沒有機會與包遵信見面。

當時中國對出版「境外」著作審查很嚴﹐所以這本書由「走向未來叢書」出版時﹐刪掉了若干篇及某些篇章中的敏感句子﹐例如「向港英致敬」一文﹐因為讚揚英國人對香港的統治﹐有「漢奸」之嫌而被割愛。決定刪掉若干文句時﹐他們找我商量﹐唯恐教授不會同意﹐這是著名學者的一貫立場。豈料我與教授商量時﹐他居然同意了。他認為﹐與其國內年輕人完全無法接觸到他的思想﹐不如做適當的妥協。但是他也要維護他的尊嚴﹐並且不想使它成為「先例」﹐所以向我表明﹐刪歸刪﹐但他不知道這件事情。於是﹐這本書後來終於「順利」出版了。

六四屠殺以後﹐我在一九九三到一九九五年期間獲得「恩准」可以進入中國﹐期間去了兩次北京﹐記得有一次﹐包遵信獲釋了。但是那時我在北京﹐不敢與異議人士接觸﹐只與經濟學界人士來往﹐所以也沒有去找他。但是一九九五年仍然再次禁止我入境。而包遵信也沒有出國﹐所以就沒有見面的機會了。

包遵信逝世後﹐據北京的朋友說﹐日前他們的一個聚會中﹐有人提出再次出版「走向未來叢書」來紀念包遵信。不知道最終是否能夠成功﹐也不知道中宣部是否會出來打壓﹖但是中國的確到了必須再次啟蒙的時候了﹐因為六四白色恐怖而夭折的「走向未來叢書」﹐應該帶著包遵信對未來中國的憧憬而再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國著名異議人士包遵信在京病逝
長歌一曲送包老,告別時刻淚滿襟
著名中國學者包遵信在北京病逝
昝愛宗:反對的自由——紀念包遵信先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