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風暴餘波難平 美金融業損失知多少

人氣 1

【大紀元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之下,房屋查封潮席捲,美國房產進一步下挫之際,根據BBC新聞網的專題報導,華爾街各大銀行總共已揭露的虧損累計達5百億美元,但若將隱藏的損失計入,估計華爾街銀行界的損失應已逼近5千億美元,這將導致美國經濟成長率在未來的半年內縮減一半。預估這些潛藏的損失即將於明年初浮現,因此,改革的聲浪已四起,只是後續無論處理,痛苦歷程在所難免。

信用崩潰 債券巿場沈淪

實際上,大部份的金融機構還很難接受帳上傷痕累累的有價證券的價值早已低於認知價格。紐約州立大學教授魯賓尼(Nouriel Roubini)提到,問題的癥節在於抵押貸款的新模式徹底崩壞了。銀行授信的資金並非來自存款戶,而是從信用市場上籌集資金挹注其日益成長的鉅額抵押貸款,因此才會出狀況。

受困的抵押債券總值達2.8兆美元,其中包括1.3兆美元的次級抵押債,要化解這麼龐大的債務,金融市場將經歷一番痛苦折磨。有美國聯邦金援作後盾的聯邦住房抵押公司(Freddie Mac)也在市場上進行抵押證券買賣,其執行長迪克塞倫(Dick Syron)承認自己從來沒見過這麼慘痛的處境,並表示信用緊縮將加劇美國房市的惡化效果。

近幾年無政府擔保的抵押證券市場的規模大幅成長,而抵押債券在規模270億美元的債市中佔大宗。但自8月之後,債券投資人開始抵制,拒絕買入沒有政府擔保的次級債券,如Alt-A以及其他型態的有價證券。此時,次級抵押債的價值從年初以來已大幅跌落。

所幸信用緊縮效果並未波及債市中次級債以外的其他部門,其衝擊應可稍事減緩。

信用緊縮成最大的憂慮

令人恐懼的是,從政府公債到信用卡以及車貸的整個債券市場資金來源將枯竭,因為債券投資人擔心一些還未公開的問題。根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客的說法:「短期而言,這些事件隱含,在金融面對信用取得困難且成本昂貴時,會大幅限制經濟成長。」

目前已有跡象顯示信用卡和車貸相關的債券發行有困難,而且市場擔心公司債的價差縮小。信用的緊縮將會傷害美國經濟的成長,因為美國的消費者已經大量借錢消費了。

最新的數據顯示,隨著市場對信用緊縮的擔心與日俱增,美國、歐洲的消費者信心和製造業信心都大幅下滑。

損失到底有多大?

據各公司公開資訊顯示,次級房貸到目前為止以美元計價的損失規模包括花旗集團110億、美林證券80億、摩根史坦利37億、貝爾史登32億、瑞銀34億、德意志銀行32億、瑞士信貸10億、美國美聯銀行11億、德國IKB銀行10億。

其實據專家估計,整體金融機構實質的損失金額已遠遠超出許多。一大部份的損失隱藏在資產負債表之外,藏在像結構性投資工具(SIVs)這樣的會計科目中。

華爾街暴露於此風險最多的那些大型銀行及投資銀行,其年度獲利將被侵蝕,其資本額將耗減。為了美化帳面,且為了能在某些情況下保持足夠的流通準備,這些金融機構將被迫出售旗下許多資產,並解雇許多員工,以及縮減員工的紅利並限制其未來放款的部位。

儘管過去幾年這個巿場的大型金融機構將大筆資金押注在次級房貸市場上,已經從中獲利數十億美元,但此時不僅吐儘獲利更要侵蝕了老本。金融部門在美國經濟體貢獻頗大,去年銀行業獲利佔全美企業獲利的30%,所以銀行業獲利的衰減將損及經濟體質及股市。

潛在的損失從何估起?

沒有人知道抵押證券的現值多少,更沒有人自願低價拋售來求得答案。更甚者,亦無人全盤掌握銀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到底隱藏了多少的損失。此一龐大的潛在損失會嚇壞目前跌幅高達30%的銀行股票投資人,也會嚇走抵押債券的投資者。

目前可以從統計次級房貸被查封戶數、檢視次級抵押債券目前的價值、檢視各大銀行的財報,並估計潛在的負債以及可能轉變成虧損的金額等三種方法可以估計次級房貸危機造成的潛在損失有多大。其中,第一個方法可以清楚估算出這次危機的長期成本,實際估算的虧損範圍介在1,500億美元(美國聯準會估計)到4,500億美元(穆迪網站上按最差的狀況估算)之間。

據穆迪經濟學家馬克.蘭迪(Mark Zandi)的估計,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總共發行了1.3兆美元的次級債和抵押債,這些債券在未來兩年到期。其中的一半約6,250億美元的債券會因為無法還款而進行法院拍賣,經過重新整理和查封,取得拍賣的款項後,大約有2,200億美元的金額將損失。馬克蘭迪也提出,如果房價下跌20%,而不是他估計的12%,那麼整個損失將倍數增加到4,500億美元。

另據聯準會及穆迪網站上公佈的資料,次級房貸查封比例15~25%,次級抵押債目前的市值介於3千億至9千億美元之間。

但若美國經濟邁入衰退,或是聯準會提高利率來對抗通膨,那麼這整個虧損更將大幅提高。從今年年初開始,次級抵押債的發行量按其債券評等的差異,市值下跌的幅度差異頗大,從20%到80%都有。

其它的組織,例如非營利機構責任借款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ble Lending)也估計大約20%的次級抵押房屋將遭查封。

銀行低估損失

衡量個別銀行的潛在損失就困難多了。但有一點很明確,就是大多數金融機構並未開始揭露所有的潛在虧損。紐約大學教授魯賓尼表示:「實際情況是,大部份的金融機構並未開始用較低的公平市價來認列其持有債券的虧損。信用緊縮的情況越來越壞,對金融面和實質經濟的影響也會很嚴重。」

某些估算方法甚至假設銀行業嚴重低估了其潛在的負債,特別是一些未揭露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商業活動。拿花旗集團來舉例,如果以證管會(SEC)的資料估計,其潛在負債是3,430億美元,而不是所宣稱的550億美元。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潛在的負債最終要多久時間才能打銷。花旗集團只打銷所認列550億美元負債的20%,而其它銀行的打銷比率則從10%到40%不等。

還有一個用來衡量銀行壓力大小的指標,也就是他們在財報所揭露的所謂的第三級資本(Ttier 3 capital)。這些資本屬於風險性放款,沒有市場價格,只能用經濟模型估算價值。

用這個指標衡量,大型投資銀行如高盛和摩根史坦利等都過度暴露風險,而花旗和美林則相對穩健多了。

隱藏損失明年初現形

美國新的會計處理準則在11月15日已正施行,其中,眾所皆知的財報準則第157號公報,強制規定華爾街的大型銀行申報未公開交易金融商品的虧損,所以到明年一月會計師簽財報時,這些損失將無所遁形。

此外,此一公報將強制銀行揭露一些隱藏虧損,這些虧損是透過資產負債表外之基金形式(如結構性投資工具SIVs等)隱藏起來的。

這些基金有銀行在背後支持,其運作模式是利用發行短期商業本票籌資,然後購買抵押債,再將抵押債切割轉賣給債券市場。因此銀行可收到兩筆手續費,交易時向買賣雙方各收取手續費,而且這樣做是無風險的,因為不必持有抵押債券。但實際上,當這些基金出問題時,銀行有義務繼續讓基金存續,或者到市場上將抵押債買回來。

目前銀行業界估計持有SIVs的金額是3,400億美元,然而短期有擔保商業本票的市場資金已枯竭,銀行就必須自掏腰包挹注短期票券的融通。這個市場的大戶花旗、摩根大通、美國銀行三大銀行也已著手籌措750億美元成立備援基金,以圖解救債券市場的困境。

潛在虧損全揭是重振信心關鍵

規模龐大的備援基金基金已設立,將用以拯救特別大型的SIV基金,此一計畫也得到了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的背書,希望能平息信用市場的風暴並使其重新回歸到正常的運作。不過就連鮑爾森現在也已承認,這筆大基金僅能稍為安撫投資人對次級抵押債市場那廣泛不安的情緒。而其它的人則很清楚,要讓市場重拾信心唯有將所有潛在的虧損完全揭露才行。

房屋抵押貸款公司Freddie Mac的總裁狄克(Dick Syron)過去在聯準會服務時有過多次處理金融危機的經驗,他表示:「在你取得債券的真實價格之前,你不會開始去找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這個市場的問題不在於流動性,而是缺乏確定性,缺乏資訊。」

浮濫貸放及詐騙行銷殘害抵押體系

這次事件最令人質疑的是,為何金融市場會讓這個問題不可收拾到這步田地?以及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來了解次級債所引發的問題呢?美國聯準會理事克勞茲納(Randall Kroszner)也指出:「主要的理由是這套新的體系打斷了貸款者和放款者之間的連結。」

就如同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所形容的一樣:「購屋者到街角的銀行辦理購屋貸款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日的抵押體系不但崩潰而且不人性化,使屋主在付不出房貸時不知要向誰請求協助。」這個新的抵押貸款體系並未確保一般民眾在申請次級房貸時做好妥善的查核,提供抵押債並將其轉售的銀行根本不關心貸放的房子會不會被查封。

由於出售抵押債券的銀行無需將自有資金列為應收款項,銀行內部的經理人員不但毋需評估借款人的經濟能力,也不必查核所貸對象的房屋價值。

相反地,在出售抵押債時,銀行會收取手續費,也會收到另外一筆經手房貸繳款的手續費,甚至當房屋查封時還會再收到手續費。所以他們反而把精力用在抵押債的仲介商身上,希望推銷更多的抵押債給這些仲介商。雖然仲介商的任務是查核潛在房貸戶的經濟狀況並鑑定房價,但證據顯示,管理不善的仲介商開始誇大其客戶的經濟狀況和房屋的市價,好讓自己賺取更多的手續費。

聯準會理事克勞茲納表示:「近幾年次級抵押市場也發生了承銷標準惡化的現象。就某些案例而言,浮濫或者是詐騙式的貸款活動最後使屋主接受了他們財力所不及的房貸償債合約,且有些合約條件根本就不易完全了解。」

危機正是改革時機
專家建議在這個問題對屋主、銀行和美國經濟傷害還不會太大之前,主管機關及立法部門應及時改革這個殘破不堪的抵押債體系。只是無論做了什麼改善,對大家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賽倫先生表示:「我們可以改善這個狀況,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試著避免讓同樣的事件再度發生,但是我們決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一次解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OECD︰次貸損失 將達3000億美元
恐再降息 美元貶不止
華爾街日報:抵押房貸調息將加劇次貸風暴
胡少江:亞洲經濟中的中國政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