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動車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再引爭議

人氣 35
標籤: ,

【大紀元12月15日訊】在中國大陸的私家車主在購車辦理手續時都遇到過類似的苦惱,手續繁雜,各種名目的收費應接不暇,買了車卻難開回家,不少人不得不四處花錢找內部關係,只求快點把車開回家。

如今,他們還得應付另一項強制收費。去年7月,中國大陸實行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所有機動車輛在商業保險之外,還要購買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爭議。由於保額低、保費高、重要配套制度缺位,這個「民心」險種卻難得民心,消費者更是稱這個名義上的社會公益險種是暴利,認為它沒有公益的本性。

據官方統計,中國大陸交通事故發生率在全世界處於較高水平。以2006年為例,中國的萬車死亡率是6.6,即每1萬輛車造成的死亡人數是6.6個人,也就是說平均每1515個車主要賠付一個人的死亡。而同期美國的萬車死亡率為1.8,日本僅為0.8。

目前國際的通用模式,各國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均享受國家財政支持。比如,如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則政府給予一定的代辦費,公司無需承擔盈虧結果;如由保險公司進行商業經營,則政府給予營業稅減免等,公司盈虧自負。

中國去年實施的強制保險雖然有全國統一的條款、費率和責任限額,而且當時確立的原則是「不盈利、不虧損」,但在中國大陸,交強險的經營模式尚未清晰,沒有明確保險公司是替政府代辦還是在商業經營,這也使得商業保險公司所處的「角色」十分尷尬。

中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險條款》規定: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5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8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2000元。被保險人無責任時,按20%的標準賠償,即死亡賠償金為1萬元、醫療費用1600元、財產損失400元。北京的孫勇律師根據公安部交通事故統計數字估算認為,交強險每年賠償總額不會超過200億元,扣除保險公司經營交強險的業務成本200億元,利潤達到600億元,顯然存在暴利。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香港公佈的去年年報顯示,2006年賺淨保費556.16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增加了4.2%,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車險保費快速增長,而車險保費的驟增仰仗交強險業務的帶動。而另一家大公司、平安保險年報的車險業務也出現大幅拉升,車險的毛保費達到110.57億元,同比增長了47%之多。

迫於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提出了機動車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費率調整方案,將基礎費率平均下調10%左右,責任限額由現行的6萬元上調至12萬元,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11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8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2000元。

然而由於缺乏準確的數字依據和透明的社會監督機制,此項調整方案一出台,立即引起了新一輪的社會爭議。德潤律師事務所的劉家輝表示,目前提供的交強險數據是否可信,應由公眾來判斷。而此前經濟學家易憲容也曾表示,保險公司即便賬面上顯示「不盈不虧」,但背後仍可能存在貓膩,比如在財務上進行技術處理,把交強險的賬面做平等。

在網絡上,網民的評論更加直白。江蘇一個網友說,「是很黑,我們營運車更慘,原來一年保費是5000多,現在要7280元,同樣保50萬,一年多出2400元,什麼交強險,是送給保險公司的大蛋糕。」
蘇州市的一個網友形象的比喻說,「這是沒有反抗的強姦,你反抗了說你妨礙強姦–罰款,無奈啊…」
吳忠市一個網友說,「大家都知道民航花20元能保40萬元險,交強險保費很高,但保險額很低,和合謀搶劫沒有區別,人民都是待宰的『肥羊』。」

岳陽市一個網友則乾脆說,「一點沒錯,強盜。」

福建一網友也直點要害,「交強險是誰弄出來的?為誰弄出來?」

另一網友的評論更深刻,他說,「都說人的素質會越來越高,社會越來越和諧,那交強險算什麼?是不是說現在人類開始變的瘋狂,必須要實施一些強制措施來管束,來制約?法律的出台只能說是一步步成熟,一步步貼近百姓,絕非是一種負擔,一種讓百姓不快的法規!交強險的出台,並帶滯納金的出現,再加上沉重的稅收!請問,交強險意義何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郭泉:民主先聲(72)
台股一周跌600點  投信:先觀察 勿躁進
人權之夜 呂秀蓮:關心環境就是省思人權
尋訪每個人內心裡的隱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