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產業「每人平均附加價值」居全球之冠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秀鳳高雄報導)根據工研院IEK20日研究報告顯示,台灣2006年半導體產業附加價值再創歷年新高,續居國內各產業之冠。其中針對半導體的設計、製造及封測產業的「每人平均附加價值」及「附加價值創造效率」皆領先全球第一大廠Qualcomm、INTEL及Amkor等。

工研院IEK表示,台灣ICT產業因完整的產業群聚與專業分工達20餘年之久,其中所發展出的獨特垂直分工(Vertical Disintegration)的模式與美日韓以垂直整合IDM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型態不同。垂直分工擁有專業、高效率、富彈性及不與客戶競爭的特性,是提昇台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的重要因素。

工研院IEK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台灣半導體的設計、製造及封測產業的「每人平均附加價值」及「附加價值創造效率」皆領先全球第一大廠Qualcomm、INTEL及Amkor等(附圖一)。2006年台灣與國際半導體業者在附加價值之組成來源比較(附圖二),其中台灣各次產業樣本主要來自於上市上櫃81家IC設計業、12家IC製造業及25家IC封測業。


圖二(大紀元)

這三個次產業的龍頭企業分別為台灣聯發科、台積電、日月光以及國際Qualcomm、INTEL、Amkor等企業。台灣IC設計附加價值主要來源為營業利益,IC製造業則為折舊攤提,IC封測業則為折舊攤提與勞動報酬列。由附加價值結構可以清楚看出,IC設計業屬腦力密集,IC製造業屬資本密集,IC封測業則屬勞力密集的產業特性。

工研院IEK簡志勝研究經理表示:「在台灣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歷程中,由於缺乏原創技術,屢屢在產品的規格與標準尚未確定,及其材料與製造設備尚在研發的時期缺席,直至產業初具或已具雛形時才參與。同時,台灣業者在缺乏廣大內需市場與資源下,在規模與效率的考量上,大多採取代工或僅從事價值鏈中的一段,此種策略雖是相對風險較低的,但是也容易墮入代工及削價競爭搶單、外移至低生產成本地區的循環當中。」◇(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節水有成 台水利署表揚國瑞奇美電等企業
法人:美股大漲  有利台股加速反彈
第十寶上市 台塑市值逾3兆
學者:IT業技術入超 致廠商附加價值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