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青少年肥胖影響健康 家庭學校應協助控制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二十七日電)台灣每四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位體重過重或肥胖,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表示,孩子有選擇食物的權利,卻沒有選擇食物的能力,因此要協助青少年控制體重,家長與教師須扮演重要角色。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技術主任黃金環表示,青少年肥胖是造成高血壓、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關節炎、腎臟病、高尿酸等慢性病年輕化的原因,還會使青少年產生自我認同、自信心下降、社交活動遭排斥、學習力降低等問題。

她說,大林慈濟醫院營養科最近協助大林國中體位精進班二十五位體重過重或肥胖學生,在七週的課程中,要求學員們紀錄每日飲食種類與份量,結果發現這些學員的飲食偏向油炸、肉類等高熱量食品,攝取的份量也十分驚人,有人一餐要吃三碗飯,還要加上炸雞排、奶茶、霜淇淋、餅乾等零食,導致減重不易。

黃金環指出,這次參加體位精進班的學員中,成果最佳的BMI由三十七點八,降到三十六點七,但多數學員減重效果並不明顯,學員們雖然在課程進行中學到正確的飲食觀念,在食物的選擇上也有所改變,但進食的份量仍太多,因此減重效果有限。

她說,除了內分泌、新陳代謝等生理問題所引起的肥胖之外,一般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包括現代家庭父母忙碌,小朋友常食用高油、高鹽、高糖的外食,容易造成飲食不均衡,攝取過多熱量;而孩子們課後排滿補習,活動量不足,只好以吃來抒解情緒。

黃金環表示,孩子有選擇食物的權利,卻沒有選擇食物的能力,經常吃下過多不適當的食物,因此需要家庭和學校介入,為孩子選擇正確的食物,並鼓勵他們多運動,但她認為青少年正值生長發育期,並不適合用過度限制飲食等激烈的手法來減重。

她說,青少年的減重成果不能只看體重下降多少,還要配合觀察其他生長發育情況,如BMI值,她希望家庭成員介入改變青少年的不良生活習慣,並建議家長可以利用假日帶孩子到戶外健走、騎單車、爬山等,除了運動之外,還能讓孩子學習社交,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