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瑋‧中國舞

梔子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3日訊】記住她,是因為一段優美的舞蹈,舞蹈的名字叫「淚」。舞蹈演員著白色及地長裙,足有衣裙兩倍長度的廣袖隨著舞蹈演員的舞動在臺上輾轉,收放、揮灑、飛揚。音樂淒愴,是著名的梁祝。

我的目光緊緊追隨她舞動的身影,她的每一個轉側,或揚首,或俯伏都令我感受深深的痛楚,無以言表的悲哀,無力回天的無奈,淚盡處委頓於塵埃……那悲哀是從骨子裏來的悲哀,那悲哀仿佛穿越了時空,將千年以前的一段淒美故事,失去愛人的痛徹心肺的感覺傳遞至眼前……

我被深深打動。記住了舞蹈家的名字,她叫--瑜瑋。也記住了她跳的舞種--中國舞。

圓柔、流暢的中國舞與挺拔的芭蕾舞相比,兩者在舞技與內容的展現上感覺相去甚遠。中國舞似乎更多的體現了一種韻味,一種內涵的展現,一種情緒的傳遞,通過演員的手勢、肢體、眼神將舞蹈演員與觀者的內心相連。

這種傳遞,需要舞蹈演員有極高的技巧,極其投入的心靈,需要演員在舞動時忘記自己,完全的融入。瑜瑋的舞做到了這一點。當她舞動時,她就是她要表達的,她是「水」,她是「雪」,她是「煙」,她是「春」,她是「虹」,她是「淚」……

她說:「我愛舞蹈,舞蹈給了我一個世界。」當她有了靈感的時候,有了創作衝動的時候,她說:「半夜有了想法都要從床上爬起來,那種感覺就像愛上了一個人,就像初戀一樣,你忘不了他,你吃飯也想到那個人,你睡覺也想到那個人,你走路也想到那個人……那個人是誰呀?是我的舞蹈……」「我作為一個中國的舞蹈演員非常驕傲,因為中國的舞蹈是無與倫比的,非常非常的豐富……」。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她的話語中流露著對中國舞的癡迷和由衷熱愛。

作為一個舞蹈演員,要成為舞蹈家,僅有對舞蹈的熱愛是不夠的。要創作一個好的作品,還要有靈感,要有人們常說的才華。才華來自於哪裡?當人們看了瑜瑋的舞蹈《雪》以後稱贊她有才華的時候,她說:「不是才華,是對生活的觀察,對生活的熱愛。」

她喜愛大自然,走在路上看樹,看天空,看鳥,看雲……她觀察,她體會,她玩味……她說:「用心去生活」。她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創作,用心去舞動。她的才華來源於生活,來源於一顆敏感而愛自然的心。

中國舞中有太多可供選擇的題材與元素,可以深層次的發掘內涵,瑜瑋花十年時間琢磨了一支舞--《水》,不斷的琢磨,不斷的修改與完善。而且這種完善仍未停止。有一些舞蹈,挖掘到一定的程度,就沒有辦法再去挖掘了,因為就那麼大的潛力。但中國舞蹈的發展潛力很大,她的變化性很強。

中國舞的這種潛力讓她感覺到中華文化的燦爛與寶貴,讓她感到可以無止境的在這個藝術領域中向前再向前,與很多20多歲就不打算再跳舞的人相比,瑜瑋覺的她才剛剛開始,因為她找到了「根」,燦爛的中華文化給了她深深的藝術之根。

走到今天的瑜瑋,不會忘記她曾經揮灑的汗水,幼時至今的努力,那些個清冷的早晨,空曠的訓練室,老師催促起床練功的敲門聲,冬天訓練廳裏熏的人睜不開眼睛的爐子……忍耐、承受與堅持,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她沒有絲毫的後悔,因為她熱愛舞蹈,一切的辛苦與汗水都是值得的。

作為一個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的人,她說:「做好人,做個善良、正直的人很重要。」在她的訪談中,她講到她的老師,講到他們教她做人,教她學舞,「沒有他們,我的舞蹈不會象今天(這樣好),我也不可能跳到今天。」

瑜瑋告訴我們:「因為舞蹈藝術是愛,沒有愛就當不了藝術家,音樂家也好,畫家也好,必須要有愛,不管你走的再遠……」

如今旅居美國的她有一個願望,就是創作出精美的作品,將中國舞的美傳遞給西方,傳遞給世界。美需要分享,她願做傳遞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首屆全球華人晚會,新唐人電視台慧眼識精英,篩選資深舞蹈家瑜瑋出演一場獨舞《喜》,當時出現一篇報導,挖掘其美學內涵。報導如下:

    《曼哈頓中心升起一顆璀璨的中國舞星》(夏愛蘇)

    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名家雲集,世界級珍品,交相輝映,造詣略遜一籌的藝術家很難引起觀眾注意,但中國獨舞《喜》一出現,從頭到尾吸足了全場觀眾的目光,給人以強烈印象:中國少女是那樣美,那種善良、熱情、真摯的美,中國的民族舞是那樣的豐富,璀璨!沒有大型樂隊及巨型舞美設備,完完全全中華純樸風韻,博雅氣派,完完全全只憑舞蹈藝術本身的魅力,傾倒了中西觀眾。

  • (大紀元記者何秀娥台灣高雄報導)2013年度的神韻全球巡迴演出自從去年底啟程以來,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場場爆滿,許多藝術界人士,慕名結伴觀看神韻蔚為風潮。3月2日因適逢週休假日,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的展演廳,到處可以看到各地包遊覽車到場看神韻的人潮,在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年代,神韻的火紅票房真可謂為神奇。
  • 來自加拿大的Nadia Marshall女士與Daniel Bouchard先生表示,他們在加拿大多次想看神韻未能如願,2月22日下午,他們終於在美國聖地亞哥郡艾斯康迪都加州藝術中心欣賞了神韻世界藝術團的演出,表示真是如願以償,今生無憾。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