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印度就業成長超越中國

印度蓬勃的就業巿場仍有隱憂

【大紀元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編譯)總部位於巴黎的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週三公佈了一項最新的就業展望(OECD Employment Outlook)年報,顯示於2000年至2005年期間,印度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居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金磚四國之冠。但,印度蓬勃的就業巿場並不是沒有隱憂。

印度就業成長遙遙領先中國

OECD在這次所公佈的2007年OECD就業展望年報中,指出印度在2000年至2005年之間每年淨增加的就業機會平均為1,130萬個,比居次的中國每年增加的700萬個工作機會,多出60%以上;第三及四名分別為,南美巴西每年增加的270萬個新職位,以及俄羅斯每年增加的70萬個新工作。

在失業率方面,印度的表現也優於中國、巴西、俄羅斯三國,在2005年的失業率僅6%,其它三國則在8%至9%之間盤旋。

總的而言,金磚四國共占全球勞動力供給的45%,合計每年平均增加2,200萬個就業機會,超過30個已開發國家每年共增加370萬個工作機會的五倍。

印度就業巿場仍有隱憂

印度的就業成長雖居金磚四國之冠,但在就業彈性、就業人口比率等方面的統計卻都敬陪末座,且仍有一大批人口未能就業,亟待官方設法解決。

報告指出,印度工作機會的成長不及GDP成長,即就業彈性有持續偏低的現象。

其次,印度就業人口占總人口50.5%,而中國、巴西、俄羅斯三國則為至少在66%以上。

另外,報告也指出雖然四個國家就業巿場的共同問題,均在於各國總人口中均有很大一批人未能就業,在鄉間地區的情況尤為嚴重,但其中,在印度的鄉間,就有高達1億3,000萬人沒有找到工作,在這些人之中,婦女及年輕人占了很的比率。

印度約有85%的勞動力是受雇於非正式單位,即非公開宣告且未加入社會保險的職位,這項比率也比其它三國高出許多。

據Fast Company雜誌報導,就業人口過度集中於服務業,致農、工業就業比重過低,顯現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技術勞力的供應不足,包括很多科技產業很難聘到合格的工程師,近年因軟體代工服務成長快速而興起的業務委外作業行業(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亦請不到受過訓練的社會新鮮人,其它像正在萌芽階段但成長快速的大型零售組織等,也面臨同等窘境。

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不但已使薪資大幅上漲,影響到幾大產業的發展,更引發企業競相挖角,惡化了商業環境。而為獲取所需人力資源,有些行業便逕自展開人力培訓,以符合其特定的需求,如印度國家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正推動計畫培訓新科技人才,印度最大的私人企業Reliance也計畫要招訓一些高中畢業生,以培養成為管理零售商店的專才。

僅管如此,這些個別行業的努力,恐不足以改變整個國家目前面臨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所以仍待印度官方提出可行政策,方可全面解決。

新聞來源:德新社(DPA)、Fast Company雜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六月十九日亞洲財經要聞
六千萬救六百名未升學未就業國中畢業生
職訓局金門就業列車啟動  首場近百人求職
網路市調:42%畢業生選擇租屋因離家太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