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印度就业成长超越中国

印度蓬勃的就业巿场仍有隐忧

【大纪元6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郭秋怡综合编译)总部位于巴黎的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周三公布了一项最新的就业展望(OECD Employment Outlook)年报,显示于2000年至2005年期间,印度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居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之冠。但,印度蓬勃的就业巿场并不是没有隐忧。

印度就业成长遥遥领先中国

OECD在这次所公布的2007年OECD就业展望年报中,指出印度在2000年至2005年之间每年净增加的就业机会平均为1,130万个,比居次的中国每年增加的700万个工作机会,多出60%以上;第三及四名分别为,南美巴西每年增加的270万个新职位,以及俄罗斯每年增加的70万个新工作。

在失业率方面,印度的表现也优于中国、巴西、俄罗斯三国,在2005年的失业率仅6%,其它三国则在8%至9%之间盘旋。

总的而言,金砖四国共占全球劳动力供给的45%,合计每年平均增加2,200万个就业机会,超过30个已开发国家每年共增加370万个工作机会的五倍。

印度就业巿场仍有隐忧

印度的就业成长虽居金砖四国之冠,但在就业弹性、就业人口比率等方面的统计却都敬陪末座,且仍有一大批人口未能就业,亟待官方设法解决。

报告指出,印度工作机会的成长不及GDP成长,即就业弹性有持续偏低的现象。

其次,印度就业人口占总人口50.5%,而中国、巴西、俄罗斯三国则为至少在66%以上。

另外,报告也指出虽然四个国家就业巿场的共同问题,均在于各国总人口中均有很大一批人未能就业,在乡间地区的情况尤为严重,但其中,在印度的乡间,就有高达1亿3,0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在这些人之中,妇女及年轻人占了很的比率。

印度约有85%的劳动力是受雇于非正式单位,即非公开宣告且未加入社会保险的职位,这项比率也比其它三国高出许多。

据Fast Company杂志报导,就业人口过度集中于服务业,致农、工业就业比重过低,显现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技术劳力的供应不足,包括很多科技产业很难聘到合格的工程师,近年因软体代工服务成长快速而兴起的业务委外作业行业(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亦请不到受过训练的社会新鲜人,其它像正在萌芽阶段但成长快速的大型零售组织等,也面临同等窘境。

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不但已使薪资大幅上涨,影响到几大产业的发展,更引发企业竞相挖角,恶化了商业环境。而为获取所需人力资源,有些行业便径自展开人力培训,以符合其特定的需求,如印度国家软体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正推动计划培训新科技人才,印度最大的私人企业Reliance也计划要招训一些高中毕业生,以培养成为管理零售商店的专才。

仅管如此,这些个别行业的努力,恐不足以改变整个国家目前面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所以仍待印度官方提出可行政策,方可全面解决。

新闻来源:德新社(DPA)、Fast Company杂志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六月十九日亚洲财经要闻
六千万救六百名未升学未就业国中毕业生
职训局金门就业列车启动  首场近百人求职
网路市调:42%毕业生选择租屋因离家太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