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來鴻:台灣小吃打敗故宮

標籤:

【大紀元6月9日訊】(BBC中文網特約記者 楊孟瑜)台灣故宮博物院裡的翠玉白菜,多年來吸引了無數觀光客,但如今可被別的”菜色”打敗了。

根據台灣觀光局的統計發現,這幾年來,觀光客來台的主要旅遊景點排名,第一名都是夜市,第二名才是故宮(世界最高樓”台北101大樓”完成後,故宮又漸漸落在台北101之後)。而夜市最吸引人的是什麼呢,就是各式各樣的台灣小吃。

沒辦法,翠玉白菜再怎麼巧奪天工,看起來再可口,終究都無法入口。不如走一趟夜市,各種氣味、各種手藝的小吃,光看就很有飽足感,抬手一點,很快就能入腹祭妥五臟廟。

離故宮不遠,有士林夜市;離台北101不遠,有通化街夜市(或稱臨江街夜市)。此外,台北還有饒河街夜市、華西街夜市等知名夜市。

夜市,可說是濃縮了台灣的庶民文化,集其大成的,以琳琅滿目的商品、吃食、玩意兒,在夜色中綻放光彩,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潮,越晚越熱鬧。

肉圓、肉粽、擔仔麵、滷肉飯、四神湯、米粉湯、魷魚羹、臭豆腐—-(這其中,很多要用台語來念才地道),香氣四溢,熱氣氤氳,長久以來溫暖了無數人的胃。

別小看這些似乎”貌不驚人”,只用普通碗碟裝著的吃食,【遠見】雜誌近日公佈了以民調選出的”台灣美食最佳代表”,結果,排名前十名的,都不是什麼飯店名菜,而是小吃居多。

根據這個排行榜,榜首是蚵仔煎!(蚵仔煎向來要用台語來念)這是幾乎每個夜市都會有的台灣小吃,由蚵仔加蛋、青菜,勾芡煎成,不消幾分鐘就可上桌,不但好吃,而且你瞧瞧,有蛋、有青菜、有海鮮,簡單一盤就可吃到好幾種營養。

如果把飲料也算在小吃之列,台灣人”發明”的珍珠奶茶,堪稱代表之一。還記得前些年台灣軍方在推銷軍購案時,曾喊出”少喝幾杯珍珠奶茶,就能買軍購”之類的宣傳,使得本就十分紅火的珍珠奶茶,更加名噪一時。

不過這回,珍珠奶茶以些微差距屈居第二,敗給了蚵仔煎。第三名到第十名,則依序是蚵仔麵線/大腸麵線(有的麵線裡放蚵仔,有的則放大腸)、臭豆腐、滷肉飯(或寫做魯肉飯)、肉圓、肉粽、擔仔麵、牛肉麵,及小籠湯包。

小吃救命

台灣小吃的魅力何在?聽聽知名作家小野的故事吧,小吃可是曾”救”了他一命。

現年50多歲的小野,出生在外省家庭(父母是自大陸來台的外省人),父親做公務員,待遇微薄。小時候,家裏窮,很少吃飽,而9歲那年,早熟的他覺得厭惡人生,竟有了自殺的想法。

只是在告別這世間前,他想”吃飽了”再走,於是,挖出了撲滿裡的錢,一口氣去吃了蚵仔麵線、魚酥羹等台灣小吃。結果,一口接一口,如此美味的飽足經驗,讓他自此放棄了自殺念頭。

是啊,人總要活著,才有機會再吃到這些東西。也還好有台灣小吃,否則日後台灣還真是少了一位優秀的作家,甚至會影響到台灣的電影發展呢。(小野曾是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的重要推手)

小野,和一代又一代成長在台灣的人都一樣,即使如今台灣各種山珍海味、異國美食,幾乎什麼都有、什麼都吃得到,但那暖烘烘的一碗羹、一碗麵線這種台灣小吃,仍是心底、嘴邊深深的眷戀,是有事沒事就想去吃一口,讓自己快樂滿足的美好之物。

而今,這些小吃,也成為台灣的優勢了,可以讓外來客聞香而來,可以像故宮文物一樣都成為國家的寶。

台灣觀光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從2000年起,”菜餚”,已超過了”風光景色”、”台灣民俗風情文化”,成為吸引外國旅客來台一遊的首要誘因。

這裡面,包括了台灣小吃,也包括了台灣廣納大陸大江南北(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來台的大陸各省人士,把自己家鄉的飲食作法也帶來了此地,甚至發揚光大)、廣納世界各國美食風格,所融合及展現的豐富飲食文化。

總之,台灣真是有”食”力啊!【遠見】雜誌就說了,”吃吃喝喝救台灣”。不景氣已經好多年了,說不定接下來,台灣就是要靠美食、靠吃喝,來發觀光財,來發展新的競爭力。

附帶一提的是,我曾看過電視新聞報導,大陸某城市的商場活動中,只要攤位上以”台灣小吃”做號召,果然就吸引了大批顧客、大快朵頤、大喊好吃。

從電視上仔細一瞧,那兒有些攤位賣的的確是台灣小吃,但有些則是連台灣人都沒聽過的” 台灣小吃”,這、這、這,好像有點兒掛羊頭賣狗肉吧。

所以啊,下次若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吃”台灣小吃”,最好先向台灣的朋友打聽一下,否則若不好吃,可別怪到台灣頭上來。(http:/

 

/www.dajiyuan.com)12128258882588

相關新聞
民,以食為天  林彥峰開車40分 找珍奶
電視劇新上海灘男主角黃曉明31日來台
黃曉明三度訪台 最愛台灣小吃
台灣民間藝術傾倒哥大師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