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稱中國運動員承受的壓力過大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8月3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項目訪問學者庫蘭齊克在《新共和》週刊發表文章稱,隨著2008北京奧運的臨近,中國運動員在龐大的國家體育機器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新共和》週刊上庫蘭齊克這篇文章的題目是:「2008年奧運會也許是中國運動員的噩夢」。文章第一部分說,「中國把2008北京奧運變成了一個全球的社交盛會;這次奧運顯然不只是兩個星期的體育比賽。」、「中國官方也異乎尋常地拔高對運動員的期盼,把國家的榮譽壓在他們肩上」。一名中國官員對美國媒體說:現在「只認金牌,你拿了銀牌也是輸家。」

庫蘭齊克在接受本台採訪時也表示,中國運動員承受的壓力過大—

庫蘭齊克:「中國把奧運會變成事關國家榮譽事件的作法,給運動員帶來了更大壓力。奧運會被炒作的太厲害了,運動員承受這麼大壓力是不健康的。」

庫蘭齊克說,他並不反對適當為奧運作宣傳—

庫蘭齊克:「我們不認為為奧運做廣告、把奧運宣傳成重大事件本身有什麼錯。這確實表明—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中國是世界舞台上的一個重要強國。」

這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項目訪問學者表示,當局在奧運籌備和舉辦期間,也面臨權益人士舉行抗議示威的潛在壓力。他認為,這種壓力是平時缺乏表達意見的正常渠道造成的—

庫蘭齊克:「我個人並不認為奧運會應當成為兩個星期的體育比賽之外的東西,我反對對運動員施加壓力也是基於這個認識。但在另外一方面,因為合法表達意見的渠道在中國是如此之少,你就很難責怪那些對一些事情感到憤怒的群眾利用奧運之機來表達自己」。

華文報紙《世界日報》體育專欄作家包勇敏也認為,在奧運籌備和舉行期間,當局必然會聽到對其人權紀錄的批評—

包勇敏:「北京奧運面對各種民主人權、異議人士的批評,這是必然現象,歷屆奧運每個國家都會多少面臨這些問題的壓力,但是中共可能要承受更大壓力,因為它現在是全球焦點國家。」

包勇敏從運動員的培訓模式和體制、以及老百姓對奧運軍團的期望值等角度著眼,分析了中國運動員承受巨大壓力的原因—

包勇敏:「全世界產生著名運動員和運動國家的兩種形態:一個像美國,是民間自由發展;一個是國家培養,像早期的東德、蘇聯,自從蘇聯解體之後就剩下了中國。運動員從小訓練,然後很多人被淘汰,失去生活技能,有很多這種事情。中國從1984年拿了金牌之後到上一屆成了僅次於美國金牌數的國家,現在奧運來了,老百姓胃口也大了,一定拿了金牌才過癮。運動員也是拿了金牌才會使生活有保障,或者退休以後可以上大學,或者政府安排一個職位。金牌代表金錢。運動員自身會產生壓力,社會也會產生壓力,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

這位體育記者表示,以他7月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而論,中國對2008北京奧運的宣傳造勢,並沒有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已經達到全民總動員的程度。他認為真正對2008奧運滿懷熱情、感到興奮、茶餘飯後言必稱奧運的,主要是北京的民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為失地農民維權的代表楊春林面臨被起訴
頒獎儀式將至 亞太人權基金會籲北京履承諾
北京秘養「奧運豬」 民眾嘲諷
夢幻宰波報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