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中國書畫市場泡沫透析

梁治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17日訊】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年來中國書畫市場突然出現了“豔陽天”。自前年開始,書畫市場創下了“繁榮”的新高,價格節節攀升,金錢滾滾而來,流進了書畫家的腰包裏,淌進了書畫經營者的腰包裏。市場的繁榮湧現出了眾多所謂的書畫欣賞家和收藏家,就連中央電視臺也湊起了熱鬧,辦了好幾個書畫欄目呢。一些書畫家在這股“經濟繁榮”的浪潮下,也牛了起來,大把的鈔票裝進口袋裏,大量的粗制濫造的作品流進市場……然而,冷靜下來後,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業外人士,無論是書畫藝術家還是欣賞家和收藏家,怨聲載道者大有人在。人們怨什麼呢?怨書畫市場的泡沫太大,受書畫市場的泡沫之苦太深。

那麼書畫市場的泡沫是怎樣產生的?它的危害會有多大呢?

泡沫的產生

首先應該弄清楚什麼是書畫市場的泡沫現象。用經濟學的觀點可以簡要概括之,這就是書畫藝術品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後,其價格遠離了其價值。用一句直白的話說,就是其不值那麼多的錢,結果賣了那麼多的錢,即價格注入了澎化劑,產生了泡沫,形成了虛假。

書畫藝術品既然是商品,它就應該遵守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客觀規律,即價值規律。價值規律就是價格圍繞著價值波動進行。所謂“波動”指的是小範圍內,一般就在5%~10%,書畫藝術品的價格超出多少呢?可能是500%,甚或更多,它已經不是波動了,已經離了譜,即產生了大劑量泡沫。價值規律有一個作用,它能調節生產要素,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時,生產者就會加大投入,或吸引更多的生產者,多生產該商品;當供過於求價格下降時,生產者就會縮小規模,就會有人改行,少生產該商品。價值規律對書畫市場是怎樣調節的呢?某一藝術家的作品升值後,造假的,販假的蜂湧而至,甚或連藝術家本人都卷了進去,發動自己的學生、老伴、子女一起搞,藝術家只落款署名。為什麼價值規律對書畫市場變成了這樣一種作用了呢?原因在於書畫藝術品是一種特殊商品。

書畫藝術品的特殊性,一是品種太多,二是生產“廠家”太多,三是絕大多數都屬“孤本”“絕版”,四是人們的欣賞差異。這四點都是書畫藝術品與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前三點決定了藝術品的價值量,後一點決定著書畫藝術品的使用價值。

書畫藝術品的四個特點集中到一點就是人們對這一特殊商品難以認識,從而無法感知其價值量和使用價值,故而也就難以確定其價格。它不象一般普通商品,人們一看就知道它需要多少社會勞動量,它的使用價值多大,從而知道它值多少錢。書畫藝術品不行,這些方法統統失效。那麼人們靠什麼估價呢?應該是靠認識和感知,但絕大多數人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這種情況下只能靠兩點:一是專業人士引導,二是憑自己的感覺。專業人士引導有兩個問題,一是如果不是真的專業,必然錯導。其次如果真專業,他是善意引導還是惡意引導?如果是惡意,必然誤導。憑自己的感覺也有問題,自己感覺的依據是什麼?可靠不可靠。如果不可靠就犯了錯。另外感覺裏面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錯覺”,一個是“幻覺”,無論哪一種都會導致你犯錯上當。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書畫市場泡沫的形成了。就是那些利慾薰心的書畫商利用人們對書畫這一特殊商品缺乏認識,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誘發人們的“錯覺”和“幻覺”,對購買者實施錯導和誤導。在他們的作為下,次品成了上品,贗品成了真品,廢紙成了寶貝。

有人說,書畫市場初級階段,泡沫現像是在所難免的。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道理只區限於認識到這種現象存在的客觀性,並不等於認同這種現象存在的合理性。按說“金玉有價,字畫無價”,書畫市場輕微泡沫是可以理解的,某種意義上對繁榮市場是有好處的,人們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問題出在惡性操作,離譜太遠,泡沫太大,遠遠超過了人們認識上的允許值。當這種泡沫超過了人們認識上的允許值後,就不再是件好事了,而變成了壞事。也就是說,它就不再對書畫市場起積極的推動作用了,而是變成了消極的,對書畫市場起到了幹擾破壞的作用。

泡沫的危害

書畫市場泡沫危害有多大呢?我們說很大,它不僅幹擾和破壞了書畫市場本身,還波及到了社會,誘發了腐敗。書畫市場泡沫的實質是價格失實,價格失實就危及到了市場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當好作品賣不過次作品,真作品賣不過假作品時,人們就開始懷疑這個市場了,這個時候,誰還肯將真作品好作品,拿到這個市場上去呢?這就是這些年一些資深的,有實力的作家的作品不願進入市場,不能進入市場的原因。《紅樓夢》裏有句話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用來描述書畫市場的這種現象似乎很合適。這樣一來,一些人對藝術的認識產生了變化,“藝術神聖,不能褻瀆”等等這樣的理念被打破了。有人放棄了對藝術的追求,有人不鑽研業務,有人不肯下功夫,有人甚或放棄藝術改行幹別的去了。暴利的誘惑連有些大師的心態都扭曲了,何況其他人呢?更何況那些經銷商呢?這是書畫市場泡沫現象的第一個弊端,我們可概括為四個字“正不如邪”。

樹欲靜而風不止,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書畫市場的泡沫現象也在發展中。發展的結果,是超出了書畫圈子,波及到了社會。當書畫市場的制假、賣假到一定時期後,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到了“包裝”上,因為只有經過“包裝”,假的才能被當作真的,次的才能充當好的,只有經過包裝才能兜售出去,“包裝”得越好,賣的價錢越高。如何包裝?一是通過媒體,進行誇大宣傳和虛假宣傳,以提高社會的知名度。二是通過社會提高作者的品次,增加作者的“光環”。一些所謂的聰明的書畫家已不在藝術上下功夫了,而是在“官位”上下功夫。一旦有個一官半職,暴利即至。原來幾百元很少有人問津的一幅作品,一夜之間飆升到10,000元甚至幾萬元,而且還很搶手。大家想想看,一夜之間,作者的藝術水準就真的數倍提高了嗎?作品的藝術價值就飛速提高了嗎?不,絕對沒有,只能是澎化劑產生作用,生成了泡沫。與此相反,一些潛在搞藝術創作的書畫家反被冷落,只能夢想成為梵古式的人物,大批有造詣的書畫家長期埋沒。更為甚者,有些造詣很高的資深書畫家還被從官位上擠了出來。這就是書畫市場泡沫現象的第二個弊端,我們也用四個字概括“正不壓邪”。“正不壓邪”這一弊端充分顯示出來書畫市場的泡沫現象已進入惡性循環期。

書畫市場的第三個弊端就是“誘發腐敗”。當書畫市場泡沫現象進入惡性循環期後,“聰明人”一下子就看出了癥結和要害,很快也就有瞭解決的辦法──買官、買職、買名。因為這是一條投入少、見效快、省時、省力、省神並能獲得最大暴利的捷徑。按說書畫組織屬群眾性的社團組織,其領導並沒有大小之分,也沒有什麼特權,也不代表藝術高低,只是為這個群體作些服務性和組織工作。在書畫市場泡沫的衝擊下,現在變了,這些群眾組織的領導都有了“身價”,領導位子的取得也不由這個群體的成員說了算,而是由黨政要員說了算。書畫市場泡沫引發了社會腐敗。不花錢,不走關係,書畫組織的領導位子你就得不到,即便是得到了你還得繼續去保,保不住,就有可能被推下來。群眾民主選舉有的就不搞了,搞也是耍花子,設套子,做樣子。當然話又說回來,不是所有的書畫組織的領導都是這樣上去的,也不是所有這樣上去的都是本人心甘情願,也不是黨政要員要伸手參與,相信這其中的許多人都是出於各種原因和無奈。但是有一個問題是肯定的:書畫市場泡沫誘發了社會腐敗。這個弊端也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正屈無邪”。

泡沫的打殺

打殺書畫市場泡沫可以從與之相應的三個方面著手,即藝術家方面,收藏家方面和社會方面。

書畫家方面主要是提高他們的藝術德操,使他們樹立藝術至上,藝術神聖的觀點,不造假,不鑽營,以藝處世,以藝求進。要明白大浪淘沙的道理,明白書畫市場的泡沫是有時間段的,最終是要消失的,只有藝術才是永恆的。潛心修品行,矢志作學問,不做弄潮兒,不做虛假宣傳和擴大宣傳,要明白蒙住了外行,蒙不住內行,不要以眼前利益傷害自己的長遠利益,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

收藏家方面,這個群體受泡沫之害最深,同時也最為關鍵。參與書畫交易的其他群體最終都將目光投向了這個群體,書畫市場的若大泡沫最終要被這個群體吸收,這個群體也就成了書畫市場的最大受害者。受的什麼害呢?自己付出的是硬通貨,而得到的是次品,廢紙。為什麼會受害呢?自己吃不准書畫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受了他人的誤導。看來要有效打殺書畫市場泡沫重點在於這個群體,而這個群體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不受他人誤導。怎樣才能不被他人誤導呢?我們說要學會準確的把握書畫藝術品的真正價值。什麼是書畫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呢?就是書畫藝術品的藝術含量。書畫藝術品的藝術含量越大其價值越大,沒有藝術含量它就不值錢。藝術含量是怎樣確定的呢?藝術含量是用“神仙會”的辦法,即專家評審的辦法確定的。對同一類藝術,由該類藝術專家進行集體評審打分,分出檔次,檔次高的說明其藝術含量高,檔次低的說明其藝術含量低。這是藝術含量的確定。藝術含量確定了,它就對應有一個社會勞動量,有了社會勞動量,其價值也就出來了。

對於一件具體的藝術品,怎樣看呢?首先看作者,看作者的身分屬於哪一級藝術師,但僅看這還不行,同時還應該去瞭解他的真才實學,這樣一來你才能決定是否對他的身分需要打折扣。其次看作品,看作品有無藝術創意,有創意價格可上浮,無創意則持平。其三,必須區分其是研創作品還是應酬作品,研創作品其價昂然,應酬作品則大打折扣。對作者的瞭解大多數是通過媒體和作者自我介紹材料等,現在很多宣傳詞語適應面在不斷擴大,幾乎到了對誰都適用的地步。為了防止誤導,對接受到的這些資訊必須進行過濾和分析,這樣才能去掉水分。這裏有一個最簡單的也是最見效的辦法,不妨一試。瞭解到這些宣傳材料後,你可從中尋找到與別的材料不同的地方,如果除了姓名,年齡,出身,其他和別的材料差不多,更直白的說把別的材料換個姓名也符合它,那麼這個人肯定平常。對於宣傳中屬於個人的即與別人不同的那一部分,應進一步分析,看看它和藝術有多大關係,關系大可以參考,關係小或沒關係,那麼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

社會方面,其一,仲介機構必須建立和健全監督機制,杜絕弄虛作假。其二,地方黨政領導人絕對不能包辦或幹預地方書協的換屆選舉,如果有包辦或幹預,比如指定候選人,指名等,必然是腐敗。試想一個普通藝術家,一旦當了書協主席,一夜之間其作品成千上萬地增長,趕得上一台印鈔機了,沒有腐敗憑什麼指定提名。當前書畫市場泡沫的這一源頭,必須殺住。如果殺不住,它不僅毀了書畫市場,同時對社會的危害也是相當大的。書協換屆必須充分體現公開、公正、公平,堅決杜絕營私舞弊,選舉時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當眾發票,當眾唱票,當眾計票。如有營私舞弊行為,當視為破壞民主選舉,追究其刑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止腐敗,才能確保藝術領軍人物應有的地位,才能確保書畫藝術的一方淨土,才能保證書畫領域為一方樂土。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梁治:省政府門前上訪的群眾
政績工程  原來是官員評判標準作祟
梁治:窮人打官司難
梁治:緩刑考察費,中國的一大荒唐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