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背景 泰勞辛酸誰人知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9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泰國坤敬特稿)三十七歲的維查納在坤敬府的家中,陪著老婆和小孩忙著迎接台灣來的雇主,在這個放眼都是高腳木屋的村落裡,維查納的家顯得特別亮眼,這是他在台灣工作十三年,一點一滴的成就。

一九九三年,當時年僅二十四歲的維查納,離開了才剛剛出生八個月的女兒,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只能暫別可愛的女兒,離鄉背景到台灣工作,轉眼之間,已經過了十三年,維查納的女兒已經進入國中就讀,而維查納的家境也逐漸好轉,甚至還成為村裡的模範看板。

一般來說,泰國分為中部、東部、北部、東北部與南部五個區域,其中以東北部最貧窮,由於乾旱,發展農業有所限制,又缺乏基礎建設與天然資源,因此在東北各府,年輕人都往外發展,台灣約有將近十萬名泰勞,八成以上都來自於泰國東北,其中又以烏隆府最多,坤敬府也有許多前往台灣工作的外勞。

黝黑的肌膚,略為矮小的身材,維查納有著東北人樂天的個性,談起當初到台灣工作的經過,維查納淡淡的說,在家鄉,除了務農之外,沒有其他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中央廣播電台在泰國東北部的節目,觸發了他到台灣工作的動機,沒想到這一去,轉眼間已經過了十三年。

這十三年來,唯一的女兒Faen已經進入國中就讀,家中的情況也明顯改善,維查納說,台灣改變了他的人生,只是無法陪在家人的身邊,旁人很難理解那種心酸,不過維查納強調,賺錢養活家人,供女兒上學,這是他身為父親的責任與義務,因此他每次返鄉,幾乎都待在家裡,以補償長年以來工作在外,無法陪伴家人的遺憾。

台灣雇主團來到維查納家中拜訪時,不只是維查納的家人,還有許多村民都到維查納家中湊熱鬧。坤敬府的府議員查魯瓦說,維查納在台灣的工作過程,對村民而言,是很好的示範,在口耳相傳下,也提高了村民到台灣工作的意願。

查魯瓦指出,因為有了像維查納這樣出色的外勞,讓村落與學校都感到與有榮焉,而雇主們提供學校的獎學金,更讓村子裡的貧困學生獲益,也增加了對台灣的好感。

二十九歲的努莉拉是華上光電的技術員,也是這次台灣雇主團拜訪的對象之一。單親家庭出身的努莉拉,哥哥姐姐都已經嫁到外府,只剩下母親獨自一人居住在坤敬府的農松洪村。

農松洪村是典型的東北村落,村子裡都是高腳屋,甚至連學校教室也是,村子裡的路滿是泥濘,但是對於雇主團的到訪,村民都顯得十分開心,也反應出東北居民樂天知命的個性。

努莉拉的姐姐以前也曾經到過台灣工作,在努莉拉的賣力工作下,家裡的房子也重新裝修,讓母親即使一人獨住,也顯得舒適。

對於努莉拉遠赴台灣工作,努莉拉的母親是萬般不捨。她說,她是單親媽媽,一個人撫養三個小孩長大,如今老大、老二都已經在外府成家,只剩下努莉拉,雖然努莉拉每星期都會打電話回家,但每次接到努莉拉的電話,偶爾還是會淚流滿面。

努莉拉在華上光電已經做滿三年,一個人獨自在外,難免常常會想家,不過為了改善家境,努莉拉說,她想要再做三年,也可以增加更多工作的經驗。

不過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的努莉拉,是否會影響到她未來的家庭生活,努莉拉的媽媽倒是看得很開,即使努莉拉能在台灣找到如意郎君,她也不介意,兒孫自有兒孫福。

雇主有心,泰勞努力,才能構築良好的勞資關係,維查納與努莉拉,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關新聞
高雄市通學步道改造 2009年全面換新妝
國勞組織:四成六泰勞工作超時  全球第三
逃逸女泰勞被雇主發現  報警移送移民署
陳敏賢指政治力介入高捷?勞委會:絕無此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