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書《天使太用力》紀錄母子面對血管瘤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三十日電)有些小嬰兒出生時臉上會有紅紅的印記,華人說是床母做記號,西方人認為是天使的吻痕,但對樓曉東來說,兒子仟璽的血管瘤卻是一場災難,在陽光基金會協助下,樓曉東寫下「天使太用力」一書,以繪本式的圖文,紀錄她和仟璽面對血管瘤的勇氣。

陽光基金會今天舉行「天使太用力」新書發表會,樓曉東談到兒子仟璽出生以來,左邊臉就被血管瘤佔據,滿月時鮮血從稚嫩的皮膚噴出來,每天面臨兩次恐怖的經歷,每次止血就要半小時,她帶著孩子一天跑六、七個門診,對初為人母的她,每天只有害怕與焦慮,更令人擔心的是因血管瘤擴大,仟璽還差點失去了左眼視力。

好長一段時間,樓曉東不敢幫仟璽拍照,自己還在醫院做了一年憂鬱症治療,想到過往照顧仟璽的種種,樓曉東至今仍會發抖,不過,因及早積極治療,今年已八歲的仟璽,臉上的血管瘤已切除褪色,雖然還看得出疤痕,但已不再像以往令人怵目驚心,經由基金會輔導,仟璽也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疾病。

仟璽六歲時對樓曉東說,是他太優秀,天使才會親他,但也抱怨天使親得太用力,這讓樓曉東用「天使不要太用力」做為書名。

台大醫院整型外科醫生陳明庭說,台灣每年約出生二千個血管瘤寶寶,每一百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二名是血管瘤患者,這種因皮膚血管異常增生或擴展的疾病,過去傳統觀念總認為會自然消退,可觀察一陣子再治療,但血管瘤類型多樣且病灶深淺不一,除了表象的病徵,有時也會造成失明、語障等生理功能影響,家長們應建立早期確診觀念,延遲的結果,可能會造成血管瘤萎縮不完全留下的明顯疤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