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食品安全成為北京奧運嚴峻挑戰

人氣 1

【大紀元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孟倫綜合編譯報導)中國食品的安全性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黑心食品案件層出不窮。為了消除此負面形象,北京當局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在今年八月的北京奧運會中保障食品安全。路透社近日以標題為「食品安全對北京奧運形成挑戰」(Food safety an Olympic challenge for Beijing Games)對此作專題報導。

北京當局最近宣佈,將全面啟動北京奧運食品安全監控系統,此系統貫穿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流通等全部環節。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總部,電視螢幕顯示著食品生產企業的監控錄像,小至口香糖,大到海關監管的進出口食品。該監測站並可以同時從1000家生產企業接收到信號。「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質量監督和檢疫部門將利用該監測系統,對每件產品進行實時監控,以保障食品安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官員孫波近期向記者們表示。

在暴露監管部門的腐敗,以及生產商公然藐視標準,以求得狹小利潤的醜聞後,中國大規模地推動編碼體系,編列奧運食品安全監控數據庫,將從蔬菜到飲用水的所有產品納入其內。

其中,肉類食品的安全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動物餵養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和生長素可能引發運動員的禁藥檢測呈現陽性。中國和美國都禁止瘦肉精-克倫特羅(Clenbuterol)該類固醇藥物用於肉類生產,但專家表示中國養殖戶廣泛使用該藥的情形普遍存在。而且中國的養豬戶通常是小農場,之後再集中進行屠宰,肉類交貨時的隨機抽樣其實毫無意義,因為幾乎無法找到原本的養殖場。

上海某機構食品和衛生顧問尼梅爾(Grover Niemeier)表示:「中國的肉類生產標準並不足以保證奧運期間的食品安全,而基於現有標準要避免藥檢出錯也不現實,這是目前的主要挑戰。」

另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千喜鶴食品集團去年曾宣佈將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豬肉的供應商,其公司建立了10個奧運豬秘密飼養場,地點選擇在遠離城市、工業與交通幹線的地方,確保空氣、水質與土壤不能受到任何污染。養豬場並有24小時攝影與保全嚴密監控。然而,北京奧運新聞中心主任李湛軍表示,肉類供應商目前尚未指定,奧組委也否認有養殖「奧運豬」。

一隻豬自出生到上市平均需要約245天,要想為奧運特別飼養「奧運豬」,時間可能不夠。距離奧運開幕還有七個月,要確保從農場到工廠,從零售商到餐飲烹調的食品安全,時間顯然頗為緊迫。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奧運跆拳亞洲資格賽  曾珮華首戰輕騎過關
王丹指北京不會為奧運釋放程翔
外電:中國粗糙的資本主義嚇倒外國買方
希臘造林延宕 恐影響北京奧運聖火點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