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的創舉:集體散步

馮正虎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1月25日訊】引發上海市民「集體散步」的是滬杭磁懸浮上海機場聯絡線,也就是從上海浦東龍陽路站通往虹橋機場的磁懸浮線路,它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徐匯區和閔行區的境內,全長約34.8公里。擬建中的這條鐵路大多經過上海居民區,沿線居民擔心磁懸浮鐵路會帶來輻射和巨大噪音。

當上海磁懸浮機場聯絡方案公示後,附近沿線居民強烈反對。上海閔行區內平陽綠家園、東方御花園、春意苑和虹莘苑居民除了通過上訪、和有關部門溝通外,從1月6日起,連續幾天「散步」,藉此向上海市政府表達抗議。1月8日晚,幾百個居民在前往新天地等外國人聚集地區散步。1月9日晚,「散步」的居民從龍茗路橋上過,到報春路,右轉,進入新梅花苑,過外環,和另外幾個小區的人合併,然後從綠茵苑穿過,人數據目擊者稱竟然高達萬人。或許迫於民眾的壓力,1月9日下午該方案公示材料被悄然從上海規劃局網站撤下。1月12日和13日週末,又有數以百計的居民在人民廣場和南京路長時間「集體散步」,他們的請求很快獲得過路民眾的同情與支持,就出現了逾萬民眾聚集市中心、高呼反對磁懸浮污染口號的宏偉場景。

上海市政府與抗議的市民雙方都是理智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焦揚19日在此間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說,滬杭磁懸浮項目目前仍處於前期論證階段。向國家環保總局提交磁懸浮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這是前期論證工作之一。目前有關部門還在深入論證,廣泛聽取包括專家和居民的意見,同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以不斷完善方案。希望沿線居民通過這些渠道合法理性地反映建議和意見,自覺維護社會秩序,共同珍惜上海和諧穩定的局面。與此同時,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也表示,「公共交通應考
慮公益性」。抗議的市民認為政府是正面響應,也希望此次抗爭應能和平收場。

在這次抗爭中,上海市民創造了維權的新方式:集體散步。這種維權方式既有效地表達了市民的意願,又堅守了法律。在目前法治不健全的體制中,中國公民的遊行示威權利是徒有虛名的,公安局幾乎不會批准「民反官」的遊行示威,甚至還會想方設法阻止遊行示威的申請,這個事實在中國生活的每一個公民都明白,只有一些御用文人在裝傻。國際化大城市的上海市民是精明的,他們有遵守法紀的良好素質,又講究實效,他們規避了遊行示威的禁區,開創了「集體散步」的維權新方式,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亮點。對於這個創舉,會有不同的看法。我推薦一篇上海解放日報的文章《不變味的「散步」》與另一篇海外網上的文章《「阿拉散步」PK磁懸浮》,供讀者欣賞。

無論是批評的,還是讚揚的,對於維權的上海市民都不重要,只要維權方式是合法的就可以了。中國法律沒有明文禁止「集體散步」,甚至「街頭政治」,公民都可以嚐試。在法無明令禁止即自由的年代,公民將會創造出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維權方式,依法維護自己的公民權利。「集體散步」不雅,「街頭政治」太俗,但是當遊行示威權利與議會政治被權勢者獨佔後,普通民眾也只好選擇這些不雅太俗的方式,與權勢者幽默一下,在歡樂中展現民眾的力量與意願,迫使權勢者尊重公民的權利。如果權勢者固執錯誤、仗勢欺民、秋後算賬,民眾的「集體散步」就會變成「街頭政治」,很快席捲整個社會。

2008年1月23日

附錄:
1.《變味的「散步」》(之信)
2.《「阿拉散步」PK磁懸浮》(李笑天)

變味的「散步」

之信
  
近日讀報,讀到國內一家媒體報導,說是某地一些市民,以「集體散步」來「表達自己意見」云云。
  
這則新聞,頗費思量,讀了之後,令人大惑不解。什麼原因呢?因為散步本是個平和的好習慣。散步的特點,皆在於「散」。而一個「散」字,按照《辭海》的解釋,便是「分開;分散。與『聚』相對」,可見其特徵。而按照現在這則報導所說,該地的「集體散步」,實為群聚而行,還有少數人打標語、喊口號的,這哪裏是「散步」?

這種「散步」,說是拿著「對公共設施、市政建設的意見」,到鬧市區、馬路上、廣場中來「發表」,而且是群集而出。於是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了--這哪裏是「散步」,這不就是變相的遊行麼?而遊行也好、集會也好,我們國家有法律,而且世界各國也都有規矩,那是要申請、批准,方可在指定時間、按指定路線、照指定方式進行的呀!哪能想游就游、慾行便行呢?

其實,市民表達對公共事務的意見,本來是有許多合法的途徑的,完全不必採用變相的「散步」或曰實質上的違規遊行這種方式。例如有的地方,為了一些重大市政工程的完善性和利民性,政府在決策過程中進行網上網下的反覆公示,廣泛聽取社會意見;又例如政府或開通專線電話,或上門徵詢意見,徵求有直接利害關係的群眾的反映;再例如政府召開各種座談會,以便大家表達看法,逐步形成共識,等等。這一切都是為了把好事辦好,把矛盾減少到最低限度,也為正當的意見表達,開通了暢通的渠道。有什麼必要去嚐試「集體散步」這種變相的違規遊行之舉呢?這不但收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可能帶來不好的後果。

所以說,表達意見,還是要回到正確的方式、正常的途徑上來,回到法制的軌道上來。只有這樣,才能在有效溝通平台上,真正合理地解決矛盾,實現互利共贏。不知讀者諸君,認為當否?

原載《解放日報》2008年1月22日

「阿拉散步」PK磁懸浮

李天笑

元旦前,胡紫薇以2分58秒奪得「百度」榜首,迫使胡錦濤屈居老九。新年前,上海人「漫步南京路」反對磁懸浮工程,首開「休閒革命」,一舉聞名。「阿拉」與小胡給物價飛漲、年關難度的中國人打造出一絲苦澀中的節日幽默。

上海人與北京人相比,尤重經濟「實惠」,一貫以「政治冷漠」的「精明」自居。此次上海居民打破「潛規則」,把生意場的「門坎精」用到維權抗議上。自元月初上海磁懸浮鐵路工程的兩個公告在網上發佈後,每天都有當地居民走上街頭示威,要求鐵路遠離居民區,但都遭到粗暴驅趕。1月12日和13日週末,逾萬居民聚在人民廣場和南京路長時間「散步」,高呼反對磁懸浮污染口號。有關「南京路散步」的多個視頻節目和片段已在YOUTUBE上流傳,總點擊率超過10萬。「阿拉散步」演變成國際事件。

阿拉不好對付。這次中共既想阿拉噤聲,又要顧及「和諧」,想了個婊子與碑坊兩全之策。上海領導層對這場自1989年64和2005年反日遊行以來的上海最大示威遊行採取了外軟內硬的措施。一方面解放日報恫嚇「阿拉散步」為「街頭政治」,另一方面俞正聲批示:「冷處理,徐圖之,慎用警」。「冷處理」指悄悄處理,不要大張旗鼓的鎮壓。「徐圖之」這句貌似文言的黑話是要施緩兵之計來圖謀阿拉。「慎用警」是暗示警察更隱晦更狡猾地抓人。

「阿拉散步」乃中共所逼。上海人再精明,也駕不住中共的蠻橫欺壓。其實,磁懸浮列車一直爭議不斷。已建成的浦東段自2002年營運以來,乘座率不足兩成,收入連投資的利息都不夠更不用說投資了。但上海人忍了。此次穿越閩行人居密集小區距磁懸浮線路僅有22.5米的間隔,而按引進德國的標準兩側安全距離是500米。高速列車帶來的超高強電磁輻射、震動、噪音等可對沿途居民造成嚴重身體危害。德、日、美、加、法、英等國曾相繼進行過開發過磁懸浮列車。但除了德日仍在試驗外,大多都放棄了,其主要原因是技術不穩定、安全不過關,投資效益極低。連德國人自己都不敢用之於商業營運,中共敢拿上海人當小白鼠做試驗。當地房地產也將一落谷底。最可恨的是,中共在網上悄悄公佈方案,惡意避開民眾評議,企圖矇混過關。

中共欺負阿拉已不是第一次。50-60年代,「南京路上好八連」用槍嚇唬阿拉;文革時,造反隊把阿拉與時俱進的時尚打扮說成是奇裝異服,剪褲腿又剪旗袍。文革後,上海又被捧為對外櫥窗,連江澤民這個「江北人」也冒充阿拉上海人,譁眾取寵。此次從浦東龍陽路通往虹橋機場的磁懸浮線路就是為2010年的世博會修建的「面子鐵路」。

「阿拉散步」說明,不但「弱勢群體」,「強勢群體」也加入了維權抗議。閩行小區上街遊行的是置房買車的富有階層,與經濟較差的訪民有很大不同。這種上海式集體示威反迫害的新實踐反映了中國小資階層的政治智慧。

上海人講排場和噱頭。如果哪一天,上海人統統把皮鞋擦亮,鞋底貼上鐮刀鎯頭黨旗,光鮮服裝上街,來一場「阿拉服裝秀」。警察要查,先低頭彎腰跟阿拉鞠躬磕頭。再路過江澤民別墅轉一圈,不知老江做何想。這豈不也是另一場「休閒革命」?

原載《大紀元》2008年1月22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上海大學教授: 這才是真正、永久的美
上海房地系統地震 前副局長被起訴
上海地鐵擬追究傳播乘客擁吻畫面法律責任
老教授發現「沉睡」國寶  寫經孤本再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