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網路安全、網路交友、網路色情陷阱」徵文創作比賽

網路與社會互動面面觀

台灣/ 朴善
font print 人氣: 137
【字號】    
   標籤: tags:

日新月異的現今社會,網路成了人們生活當中不可以或缺的重要一環,電腦的普及使得網路的成長更加快了腳步,光纖的問世更使得網路速度的提升,網路成了對全球性與即時性也更是普及性了。

不可否認的網路與電腦的多元化,網咖四處的林立,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與知識,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但也使得人們之間更加的疏離與不真實性了。如何說明這個現象呢?當久未相遇的朋友二人一見面時交談的時間變少了,可能會說:「回去收電子信箱便知道了。」或是「網路上面有我的文章,就在我的部落格裡面。」

網友之間於網路上聊天室交談時,由於相互素未謀面,匿名、冒名以及使用他人照片的事件甚多;電子信箱中更有黑函、惡意攻擊他人信件、病毒信件、色情陷阱與誇大廣告信件滿天飛,網路購物更是琳瑯滿目,有的都是屬於不真實性的表現,真真假假都得靠自己去明辨了。記得有一種網路線上遊戲,更是會讓學生玩了之後,把歷史中的人物角色錯亂。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的曹操成為義薄雲天的英雄豪傑。這些可能使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歷史考題中如出現一題是:三國時代中忠義的表現於那一位人物身上?也許有學生會答:「曹操」。

 日前一則新聞報導,新竹市一個婦女終日沈迷於網路線上遊戲,常年不做家事,先生看不過去了,最後演變成家暴事件。難怪媒體報道說:「網路真是無遠弗屆,但無形中的傷害也將難以估計。」有一次,我正在某家電信業的營業處所洽公,有一個年長的父親帶來一部上網用的數據機,說是要辦理拆機,當服務人員告知:「先生,未滿二年要支付一筆解約金二仟元。」他無奈的說:「二仟元可以救我那個天天上網玩電玩,不作功課成績大退步,深夜不睡的小孩也值得。」現場一個老太太聽了後說:「那小孩可會生氣不高興的。」這位父親說:「現在他生氣我,以後他會感謝我。」當時我一聽也許是對著我說,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朋友家中還在上小學的男孩,迷於線上遊戲,媽媽發現後勸說不了,只要大人一不在家,便馬上上網去大玩一番。媽媽發現後先是把電腦的電源線收走,沒想到小孩自己亂接一通,妹妹對媽媽說:「有一次看到哥哥接電腦的電線,產生火花,真嚇人!」媽媽於是把電腦鎖在臥室裡;小孩還是偷偷的配一把鑰匙。最後沒招了,出門時必須把上網用的數據機帶在身上才能安心的出門,有位鄰居太太問:「某某太太你出門買菜還帶個黑黑盒子那是啥東西啊?」讓我這位朋友真是有苦難言。

另個朋友與我提起,在家上網打四人麻將,一個晚上可贏得幾百元到幾仟元,我一聽難以相信的問:「與真人玩嗎?錢裡來?那裡去?」朋友說:「線上遊戲嘛!當然是與真人賭嘍,而且輸贏全在下一期信用卡上列出。」賭博的行為在我們自小時候就常被教育為不良的行為,但因網路的普及這種視為的不良的行為,也只能是自我約束了。

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親友,在網路上可以即時的將影音傳送,與你相互對談,更有了即時性與真實感。一則廣告說:「用我們的網路一部百科全書,幾秒內便可傳輸完畢。」光纖問市後網路更加有了高速性。但試著想想,電腦與網路真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了嗎?一個業務員一日出門上班,發現手提電腦沒帶,上了公車之後他如何也想不起來,當天要拜訪那些客戶。人們太依賴於現代化的工具,一遇到問題時,也許會說:「先等一下,讓我上網看看電腦說些什麼。」一位廣播人說道:「如果老師出一道研究題目,限時三日內交出報告來。」結果會發現很多篇報告會是如出一轍,為什麼呢?因為都在Google網上搜尋來的嘛。如果老師提問教育部長是誰,也許有同學會回答是:Google。

人們逐漸的不用大腦靠電腦,讓我想起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玩意兒。」「如今人類的道德沒有跟上來,要想享受高科技下的產物是會招天譴的。」世道大滑波的今日,網路的不安全性更明顯化惡意程式與病毒信件到處寄發,欲使人們的電腦動彈不得;廣告信件塞爆電子信箱;網路駭客無孔不入,欲盜取人們電腦上的資料;色情網頁無所不在,一不小心點擊,赤裸裸的圖片便出現於電腦螢幕上,無形中在殘害著我們的青少年。對沒有警覺性的現代人們而言,將會是一個無形的大災難也說不定。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不亂傳謠言的、廣告的信件,不上色情網頁,色情網站自然沒有市場,便無生存空間,網路自然乾淨起來;沒有來路不明的信件,網路自然安全了。網路駭客也請勿再窺人隱私,欲盜他人的資料,將是不道德的行為,現在你造成他人不便與損失,他日這種不便與損失也會回到你身上,影響著你,也許就如古人所說:「一報還一報,善惡必報」的道理吧。◇

(注:「青少年網路安全、網路交友、網路色情陷阱」徵文創作比賽中,我們看到了從老師到小朋友們的上網經驗,都有許多需要我們更加關注的議題。在此特將系列得獎文章與讀者分享獲益。如您也有此方面的心得願意跟更多人分享,歡迎您將您的原創文章投稿至:amyamyli@gmail.com,並註明為投稿文章,獲選後將及時刊登,感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假是拉近親子關係好機會,順便了解孩子上網及網路交友狀況。如果孩子遇到網友怪怪要求,專家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加強數位素養,讓孩子認識網路可能的安全警訊、風險,且對網友過分要求學會堅定說「不」,以及適時找身邊大人求助。
  • 學齡兒童通過使用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和其他設備來上網。他們喜歡上網觀看視頻、玩遊戲並與親朋好友建立聯繫,或在互聯網上做學校和家庭作業。
  • 您可以幫助您的孩子學習如何安全、負責任和愉快地使用互聯網。如果教孩子如何自己管理互聯網安全風險以及把控那些令人擔憂的經歷,那麼他們將建立數字抵抗力。這是他們積極處理和應對在線時遇到的任何風險的能力。
  • 交友App近幾年來在青少年社群當中相當活躍與盛行,原因在於有些青少年們極度渴望能被了解與抒發情感的需求,他們認為透過網路是最安全、最快速的方法。另外,有些青少年個性較為害羞內向的人,透過網路交友可以獲得被認同的感覺進而交到朋友,在心理需求上,獲得社交上的滿足。
  • 今年一月初,澳洲昆士蘭省14歲外表俏麗的模特兒艾米∙埃弗雷特(洋娃娃)(Amy Jayne Everett「Dolly」),由於不堪網路欺凌,選擇在開學前結束自己豆蔻年華的寶貴的生命。留給家人和親友無限悲痛與驚愕。 現今青少年的生活與學習離不開手機與網路,如何保護他們在使用社交媒體的同時保護自身安全,並智慧地處理可能出現的網路欺凌問題,令許多家長及師長大傷腦筋。
  • 大多數孩子和青少年有他們自己經常瀏覽的網站,所以他們需要懂得如何批判性地閱讀網絡文章,學會批判性地思考問題。即使是小孩子也要開始學著思考一些重要的媒體素養問題。當孩子逐漸長大,家長可以幫助他們成為更沉著老練的批判型思考者。
  • 你是否曾收到可疑的加好友請求?你們並沒有共同好友;這位陌生人在Facebook既少活動記錄也無個人簡介,好友數量卻多得離奇,個人照片還常是俊男美女。專家指,這些大多是網絡詐騙,或是企圖盜取個人訊息。不過,也有方法可一勞永逸地屏蔽這類信息。
  • 近期,假新聞對大選的影響在美國成為熱議話題。據斯坦福大學最新研究,很多年輕的閱聽眾都不會判別網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他們通常看不出廣告和新聞報導之間的差別,也分辨不出消息來源的真偽。
  • 不管你是做什麼事都依靠谷歌,還是幾個月才使用一次谷歌,你都應該考慮保護個人的隱私,限制谷歌收集你的私人資訊,否則你可能什麼隱私都保留不住。
  • 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因學業倦怠而過度上網者,易導致憂鬱情緒的發生。醫師表示,父母與老師要以關懷與同理取代責備,試著帶孩子離開有網路的環境,協助青少年重回校園或改善對學業的倦怠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