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風采】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風采 (組圖)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日訊】(攝影:戴兵/大紀元)中國武當玄門丹派13代弟子呂美惠博士和其師弟張悟納特地從西雅圖一起來參加新唐人第一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他們以正宗的功法表演分別獲得女子兵器與男子內家拳的冠軍。

9月28日決賽後,張悟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新唐人舉辦的「全球華人武術大賽」非常讚揚,並強調可以看出新唐人電視台對推廣中國武術和中國傳統文化不遺餘力。

他表示:「我參加過許多武術大賽,我認為新唐人這次大賽辦得非常好,舉辦的很盡心,不遺餘力,而且看得出他們非常注重推廣中華文化。」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武術大賽男子內家拳冠軍張悟納(攝影:戴兵/大紀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七屆新唐人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於2022年8月28日結束,這次比賽全部七個比賽項目金獎首次出現空缺。比賽結束後,針對金獎空缺、評選標準,以及傳統武術的現狀等,大賽亞太初賽專案經理、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王仲宇教授採訪了大賽評委主席李有甫先生。
  • 中華傳統文化中向來尊道重德。老子講:「道生之,德蓄之」,萬物有德則存,失德則亡,武德是武術得以延續傳承的根本,是道德與武藝共同的體現。何謂武德?武,從止,從戈,「止戈」會意為武,即以武止惡、揚善,武德為止戈之德。學武之人若武德不好,害己害人。在形意傳人寶顯廷所寫的形意拳譜中,記述了形意拳的幾位傳人,雖獲其技卻因為武德不好而早夭。
  • 真正的傳統武術是神傳文化。翻開2022年「新唐人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的章程,大賽宗旨第一條即開宗明義:「大賽旨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武術,弘揚武德,復興中華神傳文化。」
  • 本期專訪我們再次請來著名的武術大師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國中醫和氣功領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經是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在上期節目中,他談到了他是如何開始對特異功能的研究。本期節目請他繼續介紹他對傳統文化和生命奧祕的探索。
  • 本期專訪我們很高興請來著名的武術大師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紀8、90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國中醫和氣功領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經是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他對武術、氣功、中醫都有很深的實踐和研究,是中國少有的既有武術功底和氣功功能,又有理論研究功底的大師。今天我們就請他來聊一聊,他對當今社會上一些超自然熱點現象的解讀,以及其中反映出來的史前文化,以及生命奧秘的脈絡。
  • 弓箭是遠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種彈射武器,相傳是黃帝發明了弓箭,甲骨文中的「侯」字,形像箭矢射向箭靶,上古時期,勇武為尚,善射能中者為首,這也是諸侯之「侯」的來歷。
  • 武德是道德與武藝共同的體現,所以對道的信仰和修煉就非常重要。軒轅黃帝修煉大道,他不僅發明了槍法(干戈),黃帝還留下了著名的《黃帝內經》,其中首要講了如何修煉大道,後世才有養生之道的學說和內外兼修的內家拳。
  • 至於寫下如此激昂詩歌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唐代被稱為「詩仙」且有著任俠氣質的大詩人李白。
  • 太極拳一上來就打破人的千百年形成的觀念,眼見不為實。太極拳動作緩、慢、圓,看上去發拳、發掌都很慢,可是卻能先打到看上去發拳、發掌很快的對方。太極拳的一招一式皆有玄機,所以人這邊無論怎麼快也沒有他另外空間的手快。真正的力量較對人眼看不見,古人稱之為內功、內力。真正的功夫由內來,太極拳開內家功夫先河,精妙絕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