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的第一本書》序

看懂天下事

文/劉必榮
【字號】    
   標籤: tags:

一直想寫一本讓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國際關係書。這個想法其實在20年前就已經萌芽。1987年底,台灣宣布解嚴,報禁隨即於1988年開放。當時我剛回國教書不久,應《中國時報》余紀忠先生邀請,進入報社兼任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負責整個國際新聞的規畫。

身為研究國際政治的學者,能夠在第一線親自觀察國際情勢的發生,當然是相當興奮的。但我也隨即面臨一個問題:如何讓學術的語言,和一般讀者能夠懂的語言,做一個調和?如何在雅和俗之間找到平衡、接軌?

當時我就想寫一本介紹國際關係的書,但因為工作忙而無法撰寫專書,最後只得把在報社寫的十萬字專欄,交給三民書局結集成冊,取名《深層思考與思考深層》。那是我第一本國際關係的書,但還不是理想中的面貌。

三年後,我離開國際新聞中心,進入主筆室。1998年初離開《中時》,半年後應邀進入公共電視,擔任帶狀國際新聞節目的評論主播。我把這個主持與評論的工作當成社會教育來做,希望能帶領一些對國際情勢有興趣的朋友,撥開口水與八卦的雲霧,伸頭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寫一本國際關係普及書的構想,一直在我心中翻攪。

2002年底我離開公視,隨即進入年代新聞台,當時正逢美伊戰爭爆發期間,我每天為觀眾解析戰爭與國際情勢。2005年中,年代新聞台易主,我離開年代,於同年10月進入大愛電視台,製作並且主持一個每週播出的國際新聞節目,一直到2006年中為止。

前前後後,我在電視台評論國際新聞共八年的時間。 無論在報社還是在電視台,我最常接到讀者和觀眾來信問的問題是:我該怎麼看國際新聞?怎麼了解國際事件?如何在沒有學者專家分析的情況下,自己去看懂這些事件?

要看懂這些事件,當然需要有足夠的背景知識,不然都只能自己胡思亂想。有一則很有名的故事:美國派駐海外的大使當中,不乏政治酬庸。有一次,一位酬庸的大使被派駐韓國,他滿腦子問號地詢問底下的幕僚:「韓國為什麼會有兩個呢?」幕僚答說:「報告大使,因為過去打過一次韓戰。」大使接著問:「韓戰?什麼時候打的?我怎麼不知道?」相信那名幕僚聽了,頭上一定三條線。

所以說,強化自己的背景知識是第一要務。再來,就是要有觀察國際情勢的理論架構與脈絡,而這本書想要提供的就是這樣的框架與脈絡,讓大家以後在看國際新聞的時候,可以把一大堆雜亂的事件,分門別類放進框架中觀察,這樣就有條有理,有脈絡可循,也才可以往上累積自己的知識。有志從事國際新聞採訪的朋友,也可以從這本書看起。

不過,要寫出一本國際關係的普及書(一位當過外交官的政大外交系學妹跟我說:推廣自然科學普及化的書叫「科普」,那你推廣國際關係的書應該叫「國普」吧?)並不容易。它不能與國際事件貼得太緊,因為國際新聞事件天天都在變化,貼得太緊,書就大概只有一年的壽命,一年後就失去時效,成了歷史。可是它又不能離開實務太遠,因為離得太遠會變得像教科書,對一般非國際關係專業的讀者,產生閱讀的障礙。

基本上,這本書的主題不是國際「現勢」分析,而是教人怎麼看國際情勢。因為不是現勢,所以過了幾年都還是可以看。這是我寫書時念茲在茲的理想,至於能不能達成這個目標,就讓讀者來評斷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閱讀保羅.霍肯的新書《看不見的力量》,從最後第八章〈重建世界〉一路往回讀到名為〈來自群眾的禮物〉的序言,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方式。
  • 1960年代,拉夫拉克爵士(Sir James Lovelock)開始檢驗地球做為單一生命體的可能性,他後來命名的「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大大影響了生態學。這種假說宣稱地球會創造適合生命的條件,展現自我組織和自我管制的質素,類似於活的有機體。
  • 當我撰寫本文時,美國西部某州的州長正在發表就職演說,指出該州有許多不適任的老師和學生。但是他說,別擔心,說他和他的內閣保證讓他們負起責任。問題是,該州擁有全美最多的老師與學生人數,閱讀測驗的分數卻是全國最低,學校和圖書館支援評等也是最低,然而他的演說裡完全沒有提到。或許他認為,提高威脅會比增加書本效果更彰。
  • 離開這些孩子已經三年了,學校情形仍然沒有比從前改變多少,令我極度訝異。當我聽到新學校的老師談論班級畢業,他們說:「孩子們個個都已經長大,變成真正的紳士和淑女!他們變成熟了!」
  • 遊戲是孩子最自然而發的活動,透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許多重要的事物。成人們大概都能接受孩子從遊戲中學習的觀念,但視遊戲為兒童重要的心理溝通媒介,就較易為一般父母所忽略。
  • 在單純的遊戲中,父母以同理心,進入孩子的世界,共同去發覺恐懼的來源,不僅讓孩子獲得精神上的支撐,同時,開創了一個發揮想像的空間,去表達、理解恐懼,從而走出恐懼。
  • 所以很多年輕學生在學習理化、生物、地科,甚至數學時,心中都有一堆「為什麼」的問題,這也是激發他們想一窺堂奧的原因之一。
  • 康德有句名言說:「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每個人必須要有平等的機會才能去自我實現。基本權利是不能剝奪一絲一毫,否則就無法實現自我。
  • 周勍曾憂心指出:如果不注意食品安全問題,未來導致中國大陸國力崩潰的原因,非常可能是因為食品污染問題而引起的社會動亂。針對這個一髮千鈞的問題,他在幾年前就已開始了大量、翔實具體的研究調查工作,部分成果就是現在這一本書《中國大陸食品污染》。
  • 如果說在中國大陸的大城市裡兒童們的不少疾病是由於吃和補的因素所導致的話,那麼在廣大而貧瘠的鄉村裡的兒童的遭遇就更足堪憂。如蔬果農藥殘留、有機磷。會引起神經功能紊亂,重者中毒死亡。果蔬食品的重金屬、亞硝酸鹽污染屬於慢性積累中毒,是導致兒童癌症、軟骨病等多種疑難怪病的因素之一。在阜陽這個城市裡,因其經年製售劣質嬰兒奶粉,導致多名大頭嬰兒事件而臭名遠播海內外,引起了全球對中國食品品質的關注和警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