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樂器──古琴

楊佩璇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訊】琴,是中國古老的樂器之一,有關古琴的記載最早見於《詩經》、《尚書》等文獻。《尚書》中記載:「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為五弦,周代時發展為七弦,東漢應劭《風俗通》中提到:「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魏晉的嵇康(224-263)在《琴賦》中述:「徽以中山之玉」和「弦長故徽鳴」,表示當時已採用徽位定泛音的方式;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至此已大體定型,之後一直流傳延續到現在。

古琴又稱為「七弦琴」,是因其有七條琴弦,而被冠以「古」字則是源於其歷史悠久。《詩經》中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由此可知,「古琴」在孔子時代就已經是廣為流傳的樂器了。

傳統的古琴音樂其表演形式主要分為獨奏和琴歌兩種方式。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以及典禮等雅樂外,主要流行於文人,即文化層次較高的士大夫階層,例如: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一曲『文王操』精益求精;伯牙彈琴子期善聽的「高山流水遇知音」;雍門子周的「琴諫」,使孟嘗君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及至後來三國時代諸葛亮悠然操琴巧施「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十萬大軍;魏晉竹林七賢的嵇康遭司馬昭誣陷,臨刑前一曲廣陵絕響等例子,使我們領略了歷代文人雅士對於古琴藝術的精神境域,並顯示了古琴的獨奏音樂在當時已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能力。

關於古琴作為聲樂伴奏的形式,早在《尚書》中,已有「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以及「搏捬琴瑟已詠」的記載,說明了琴、瑟伴奏歌唱的形式。這種以琴瑟伴奏歌唱,也稱為「弦歌」。《詩經》中也記載了:「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在漢代蔡邕所著的《琴操》中,有歌詩五曲(即周代的「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間雜歌」,皆為以琴伴奏歌唱的表演形式。漢、魏、六朝時期,古琴在「相和歌」、「清商樂」中作為伴奏樂器。至唐宋以來逐步與詩歌相結合,成為所謂的「琴歌」,即以優雅的古琴旋律伴奏古樸的詩詞吟唱。

由於古琴長期受到文人氣息的薰染,古琴音樂已建立起自己一套完整的美學、樂律、記譜法、演奏技法以及指法等體系,故歷來有琴道或琴學之稱,因此,古琴音樂比起其他中國樂器較深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觀念與審美情趣;在意境與韻味的呈現、古樸典雅與清渺悠遠的精神境界方面,更有其獨到之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李梅紐約報導】2月2日下午,2008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紐約主場第四場演出在曼哈頓無線電城音樂廳圓滿結束。在紐約學醫的大學生Prathima Nandivada 同家人一起觀看了這場演出。Nandivada說她看了這個演出之後,學到了許多中國文化的知識。
  • (大紀元記者張本真東京報導)觀看了2月15日,在東京文京區的市民會堂音樂大廳的神韻亞洲巡回演出,家住東京東五反田的中國樂器二胡的愛好者吉田起久子(Kikuko Yoshida)女士表示,心被深深觸動,彷彿被「緣」牽著。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充滿力量和柔美,同時有著強烈的音樂對比與強度。在曲式結構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鳴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創新手法也為後來的音樂流派奠定了基礎。音樂開始立即進入的小提琴獨奏、提前寫好而非即興演奏的華彩,以及樂章間的緊密連接以致觀眾幾乎無法鼓掌⋯⋯這些對於當時的觀眾都是很新奇的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