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方涵:專家談美國次貸危機的成因

李佳、方涵

【大紀元10月14日訊】2001年911事件以後,為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快速調低利率至1%,導致各金融機構大量從美聯儲借錢,海量美元流入國際、國內市場,導致房地產、石油、能源、農產品、金屬、原材料價格的猛烈上漲。

「美聯儲降低利息,各大銀行就降低利息,這就會影響房屋貸款、信用卡貸款,汽車貸款等利息都會降低利息,左右和影響著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學者謝田談到911後美國一直在降息,刺激經濟消費,人們就不會把錢存在銀行裡,將錢拿出來去投資其他的股票和企業。

「降低利息的同時,房地產的利息同時也在降,房地產錢太多,信貸太容易,再加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人們開始胡亂借貸、借錢,買自己根本就買不起的房子,造成這樣情況。」

謝田認為,美國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美國房市、低利率、信貸鬆,人們都在賣房子,加上中國廉價勞動產品也刺激了美國的購買力,房地產市場就被哄抬起來了。可是漲得快並不能持久,越漲得快,就越造成信貸放鬆,甚至100%的借貸。過半年,1年後就漲20%,100%的貸款就變成80%。

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的貪念,物質利慾的無限膨脹也導致次貸危機。謝田解釋,貸款公司也想藉機賺錢,以前他們拿到貸款再去服務別的人,現在他們拿著貸款一打包,然後變成債券轉手再賣給其他人,連風險都不用承擔了,這也加快了次貸的危機。

著名政經評論家,泛美銀行(Pan-America Capital Inc)總裁草庵居士表示,近日雷曼公司的破產其實是整體次貸危機的最終爆發,最先開始的次貸危機都是由中小型投資公司引發,都是一種風險基金投資。雷曼作為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在最後破產實際上是風險累計已經催產到最後一個階段,沒有辦法去阻擋的問題。

自2007年7月美國次級房地產貸款風暴發生以來,全球銀行和保險公司相關資產減損和虧損超過5,100億美元,全球股市市值蒸發11兆美元。

金融衍生物投資與金融體制漏洞

中國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這次美國華爾街爆發的次貸危機包含信用泡沫、產品泡沫、資金泡沫、價格泡沫、市值泡沫,形成一條長長的泡沫鏈。位於最底層的次級貸款是一個巨大的信用泡沫。

草庵認為,這個起因是來源於上一個世紀末期,美國商業銀行的一些調整,以前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是分開的:商業銀行的業務有明確界定,投資銀行的業務商業銀行是不能做的。後來隨著逐漸的開放,商業銀行承擔了很多投資銀行的業務。

這樣就造成了整個投資風險的增加。而這時候金融衍生物的擴展又造成了金融業務的高速發展,而金融體制和監控方面就出現了很多的漏洞。這樣就形成了經濟浪潮整個的一個泡沫,最終引發的就是金融公司的破產。

草庵強調,危機是對整個全球經濟體制的衝擊,這個環節最大的問題就是金融衍生物的投資,在最近幾年擴張地非常明顯,比如說槓桿投資,它可以發大到20倍到30倍。30倍如果下降到3%的話,你的整個本金投資就會消失掉。

這種槓桿投資在全球大量應用,又沒有良好的制度和秩序去保障時,風險就會隨時發生,大量的物質和金錢就會在瞬間消失,而這些又牽扯到龍頭行業,很多的基金又有很多的上市公司,他們又控制著很多的生物基金和公務基金,所以就會影響到社會的各行業的各個層面。

「這裡最關鍵的部份是,這些也冠名為『產品』的東西,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上的價值,並沒有創造任何真實的財富。產品鏈越長,越不知標的為何物。次貸衍生品數萬億上十萬億的市值,是被虛擬貨幣托起的泡沫,是槓桿交易方式放大的虛擬財富。」左小蕾寫道。

──轉自第89期《新紀元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華爾街在金融風暴中翻滾 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金融危機或殃及公立學校
丹尼爾-米切爾:為什麼救市對美國有害
華爾街悲歌  消費者存錢借錢都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