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17年增加12倍

【大紀元10月1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人口與勞動綠皮書(2008)」指出,過去十七年間,中國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額差距增加近十二倍。要解決這個問題,當務之急是從體制上解決勞動力市場的分割問題。

「北京商報」報導,數據顯示,一九七八年到去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加七點五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七點三倍。不過,一九九○年以來,農民收入增幅明顯低於城鎮居民,兩者間絕對額差距逐年擴大。

去年,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相差近人民幣一萬元(約合新台幣四萬七千元)。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指出,要縮小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就應形成一個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使農民有更多機會進城,而且是平等就業和公平收入待遇的機會。

綠皮書認為,中國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將發揮間接作用。中國現存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根據城鄉戶籍制度對不同的人實行迥然不同的保障待遇,且農村低保存在較嚴重的保障不足問題。這有失公平,有必要逐步建立一種水平不高,但覆蓋全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報導說,除了城鄉間,中國各行業間的收入差距也在明顯加大。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的評估報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業員工薪資成長速度快於低收入行業,將兩者差距進一步拉大。

報告舉例,北京證券業、航空運輸業、銀行業的員工年薪能達到十萬元以上,但紡織業、農業、文體用品製造業等行業的員工年平均薪資卻低於兩萬元。

相關新聞
楊佳案複審能否公正決定警民關係
答聽眾:美國如何監管乳製品安全
中國政法大學兩教授被令停職檢查
又有兩名日本人食用中國冷凍四季豆身體不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