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行:便利店與即食文化

洪思行 香港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10月3日訊】要為八達通增值時,你會想起哪裡?當逛街時感到口渴,你會想到哪裡買飲料?在深夜時分和一大班朋友睇波,你會想到去哪裡買零食?面對以上問題,相信你會想起7-11或Circle-K這類便利店。理由很簡單,因為這類便利店,不但分店多,貨物種類豐富,而且24小時營業,實在是方便得很。

在香港,以7-11和Circle-K為首的便利店,有逾千間分店。這個現況,無論在7-11的舊標語「總有一間係左近」,或是新標語「你間7-11係邊」也好,都間接地反映出來。從另一面看,分店多的原因,或多或少都是因為它們深得香港人歡心。

便利店的成功,與現今社會中即食文化的大行其道不無關係。即食文化的概念源自即食麵:只需要熱水加上三分鐘,就能夠方便快捷地果腹。這種追求快捷,方便和簡易的生活態度就是即食文化的寫照。

事實上,細心留意的話,不難察覺在便利店內出售的產品,很多都是屬於「即食」類別的:由飲料、零食、即食麵、雪糕、雪條,到雜誌、報紙、香煙等,都是能夠即買即用的。當你感到口渴,只需花數分鐘,到就近的便利店買包檸檬茶便可,比起到茶餐廳,省下了等位,等製作的時間。這完全符合即食文化中快捷的特質。

除此之外,24小時營業也為夜生活多姿多采的香港人提供了一種方便的消費習慣,一種無時間限制的習慣。就算在凌晨時想買宵夜吃,只要有間便利店在附近,也不愁四周沒有食肆。這種營業方式不但切合了香港人的生活習慣,也切合了追求方便這一即食文化的特點。

服務多元化和個人化也是體現即食文化的另一種方式。與從前的相比,現今的7-11和Circle-K所提供的服務已經變得十分多元化。例如,八達通推出初期,普羅大眾只可在各港鐵站(當時還是叫地鐵和火車站)增值,不便非常。為了方便香港人,於是全港所有7-11和Circle-K便利店提供增值服務。除此之外,現在的便利店還有熟食、傳真、Wi-Fi上網,甚至捐款,提款等服務。便利店「變身」成一站式服務平台,令我們的生活變得簡易,從中我們又可以窺視出即食文化的影響。

即食文化的興起,其實是商業化社會下的一種產物。在一個商業化的環境下,效率變得至為重要,情況儼如「少林足球」中的三師兄所說的一樣—「秒秒鐘中幾廿萬上落」,時間就是金錢變成都市人生活上的金科玉律。人人都希望能夠以最少的時間,來完成最多的事情,提升效率,從而尋求更多利益。漸漸地,這種商業思想和其引伸出來的行為,被潛移默化至日常生活層面上。如果以便利店的多寡來作為即食文化盛行的一個指標,我們可以發現,香港、台灣、日本和美國這些高度商業化的地區,都是7-11盤踞的地方。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出,經濟發展是即食文化的催化劑,而即食文化也是大勢所趨。

既然即食文化是社會大潮流,我們又應如何面對?有人認為,即食文化正如病菌般侵害我們的生活,例如人際關係,在即食文化的影響下,一生一世的傳統價值觀被改變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拍散拖」,或者是一夜情的流行。

誠然,即食文化有如吃即食麵一樣,偶然吃一兩次是無妨的,但長期吃的話便對身體不好。但是,我們不應完全否定即食文化,畢竟在不同層面上,它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可對其採取「是或否」這種一刀切的批判方法。相反,我們應多反思我們的生活方式,加強對即食文化的自覺性,理性分析利弊,進而作出取捨,這才是最好的做法。@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麥當勞總裁:兒童肥胖問題並不神秘
都市話題:凍肉驚魂
速食送太快挨罰
速食業者組百元俱樂部 助學關懷國內外貧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