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刺激計劃是否刺激了經濟?

人氣 4

【大紀元10月2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8年10月27日華盛頓報導)起源於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壞帳的金融危機正在隨著信貸市場的緊縮向實體經濟部門擴散,猛烈衝擊著全球經濟。美國之音財經縱橫正在連續播送長篇系列報導,詳細探討這場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今天請聽美國之音記者撰寫的第四部份。

*大蕭條時增稅 2008年退稅*

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遭遇“黑色星期四”,美國進入大蕭條。當時的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告訴國會,“美國處於嚴峻的危急時刻。增加稅收不僅對於維持政府開支,而且對於維護美國政府信貸不受侵蝕都極為重要。”
      
在梅隆的建議下,美國國會通過了1932年國稅法案。最高收入階層的稅率從25%增加到63%,房地產稅翻了一倍,企業稅增加了百分之15。
    
2008年,美國經濟面臨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考驗。經濟學家指出,美國決策者在兩次危機中針對稅收和預算平衡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干預政策。今年年初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是這種區別的一個典型例證。
    
今年2月13日,在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失業率屢創新高、美國經濟經歷罕見的收縮的背景下,布什總統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經濟刺激計劃,以求鼓勵消費、擴大就業、防止經濟陷入衰退。
      
這項一千五百多億美元開支計劃的核心內容是減稅。根據行政當局和國會達成的妥協,年收入在7萬5千美元以下的納稅人得到300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稅;年收入15萬美元以下的每個納稅家庭得到1200美元退稅;有兒童的家庭得到額外退稅;年收入超過7萬5千美元的個人和超過15萬美元的家庭也獲得部份退稅。此外,這項計劃還撥出500億美元用於小企業退稅。今年4月到8月間,退稅款陸續寄到納稅人手中。
      
*窮則赤字開支 達則縮小赤字*

穆迪經濟網站(Moody’s Economics.com)的宏觀經濟師戈斯·福謝(Gus Faucher)說,和大蕭條時期相比,財政部在這次金融危機當中扮演了完全不同的角色。上個世紀30年代,決策圈的共識是經濟越收縮,政府越應該通過削減開支和增加稅收來保持預算平衡。但是現代資本主義的主流經濟學家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恰恰相反。

“現在大部份經濟學家認為,在經濟處於困境的時候可以出現財政赤字。經濟陷入衰退的話,我們希望聯邦政府出現財政赤字。我們希望政府通過增加開支和減稅來刺激增長。然後等到經濟條件改善後,再採取措施縮小赤字。”
     
*退稅支票 作用幾何?*

布什政府今年年初的經濟刺激計劃是否達到了這個目的?布什總統及其幕僚多次指出,如果沒有這項刺激計劃,美國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很難實現百分之2點9的增長。然而宏觀經濟學家經濟福謝認為,退稅支票對美國經濟的刺激作用只起到了有限的作用。

“經濟刺激計劃的確刺激了消費者支出。這一點在今年第二季度的零售業銷售數字,還有消費者支出在GDP當中所佔的比例都能看出來。但是,這個計劃的作用是臨時性的,根本沒有辦法把美國經濟從眼下的頹勢中挽救出來。”
      
經濟展望集團(Economic Outlook Group)的首席經濟師貝納德·鮑爾默(Bernard Baumolh)認為,布什總統的經濟決策者們在制定經濟刺激計劃的時候,希望重複布什第一任期內在2001年和2003年兩度通過退稅刺激經濟的成功經驗。但是2月份的刺激計劃推出後,美國宏觀經濟出現的一系列出乎決策者意料的負面發展基本上淹沒了經濟刺激計劃的效果。

“政府在2月份推出了這項計劃,當人們收到退稅支票的時候,也就是在5月、6月和7月之間,這時候汽油價格已經逼近高峰。同時,食品價格也在急劇上漲。所以,中低收入家庭得到的退稅款很大一部份用來支付這些日常必需品,還有一部份用來還債,另外,很多人把這筆錢存了起來。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2001年和2003年退稅的時候,金融系統仍然在正常運作,這是個必要的前提。而今年上半年,信貸緊縮已經開始。政府退稅的乘數效應沒有顯現出來。”
       
*金融海嘯從華爾街擴散到世界*

美國政府宣佈實施經濟刺激計劃一個月後,貝爾斯登銀行的破產拉開了華爾街金融海嘯的序幕。危機隨後從美國向世界各地擴散。為了緩解全球信貸市場緊縮,全球央行罕見地採取了諧調降息行動,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美國財政部也在前不久推出了史無前例的7千億美元金融拯救計劃。
      
*民主黨議員建議:三千億美元刺激*

相比之下,二月份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成為明日黃花。不過,美國國會部份民主黨議員最近建議推出一項額度高達三千億美元的新版經濟刺激計劃。這些議員希望新計劃涵蓋年初刺激計劃排除在外的內容,例如公路橋樑等公共建設項目撥款、增加對州政府撥款、以及擴大失業救濟等開支計劃。此外,民主黨議員還主張對中低收入階層發放額度不少於年初經濟刺激計劃的新一輪退稅。
     
穆迪經濟網站宏觀經濟師福謝認為,和年初的大規模一次性退稅計劃以及和財政部正在實施的7千億美元金融穩定計劃相比,推出新的財政刺激措施將有助於直接把錢注入實體經濟。

“新擬議的方案中提出的一些短期計劃將會格外有效。比如,一些州和地方政府現在面臨嚴重的預算緊張,如果聯邦政府可以提供短期幫助的話,可以使一些項目免於被砍掉。類似地,政府現在如果決定擴大或延長失業救濟的話,可以間接地刺激消費支出。”
     
在上任之際曾明確表示不會干預財政政策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最近也在國會作證時明確表示,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個季度內可能會持續走軟,並存在長期減速的風險,因此國會現在考慮出台一個財政刺激計劃似乎是妥當的。
   
*凱恩斯主義回歸*

上個世紀的大蕭條催生了以政府干預、推行赤字開支、擴大總需求為主要信條的凱恩斯主義。二戰後到60年代末,美國政府運用凱恩斯主義貨幣和財政政策,以沉重的財政赤字作為代價換取了20多年的持續高速發展。1965年,凱恩斯最主要的批評者之一,經濟學家密爾頓·弗裡德曼宣佈:“我們都是凱恩斯主義者”。
   
經濟展望集團的首席經濟師鮑爾默認為,如果國會在近期推出一項規模更大的新版經濟刺激計劃的話,國會預算辦公室不久前公佈的4千多億美元的政府財政赤字將在本財年大大突破一萬億美元。鮑爾默說,美國似乎正在經歷一次凱恩斯主義的回歸。

“在歷史上某些特定的時期,我們不能允許市場自我修正,比如在大蕭條,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現在經歷的時期。在這些時期,經濟的結構性缺陷如此嚴重,我們不能依賴市場本身來矯正缺陷,因為這樣做耗時太久,社會成本太大。因此,在極端嚴重的情況下,政府的干預是必要的。這就是凱恩斯主義。”
    
*遠水不救近火?*

不過,新版刺激計劃目前仍然處於醞釀階段,並已經在國會中遇到相當大的阻力。持反對意見的議員認為,增加公共設施建設的方案實施起來耗時太久,不足以達到短期刺激經濟的效果。部份議員還指出,向州政府提供財政支持將縱容州和地方立法機構不負責任地擴大開支。

關鍵詞:美國,金融危機,退稅,刺激經濟,凱恩斯主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為澳幣貶勢止血 澳洲央行進場護盤
個人經濟焦慮的成因與應對之策
油價下挫 使伊朗無法對美國幸災樂禍
分析師:部分拉丁美洲國家體質相對較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