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和:養成覺察習慣的新習慣

蔡安和

人氣 1

【大紀元10月3日訊】如果您在公司是負責行銷、市場調查的業務,以下的內容可能會讓你有點錯愕;如果您曾接受過產品或服務滿意度調查,那麼您極有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始作俑者!

9月份《EMBA雜誌》的編輯群推薦了一本新書——《Habit》(暫且譯為:習慣),副標題下得非常聳動:95%被行銷人員忽略的行為(The 95% of Behavior Marketers Ignore)。我的翻譯或許不夠精準,但卻絲毫無損標題所帶來的震驚,而且許多學界、業界的行銷專家都稱讚這本書明白解釋了實際存在,卻難以表達的現象。

先說說讓行銷人員錯愕的數據吧!文章中指出有研究發現,85%叛逃的顧客在滿意度調查中表示,他們對原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原來行銷調查做出來的結果竟然極大多數是謊言,而我們就很可能是那些說謊的人。

作者馬丁(Neale Martin)發現行銷學的基本假設錯了50年,就是認為:消費者的消費選擇與行為是自覺且有意識的。所以,作者下的結論是:「習慣主宰一切,要贏得顧客要先破除原本的習慣,若要顧客持續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得變成他們的習慣」。因為從腦部科學、神經科學及認知心理學的領域發現,人類95%的行為是由無意識的腦部活動所掌控。

看到這裡,您可能會嚇得冷汗直流,因為人的行為只有5%經過思考。這讓我想起組織學習大師阿吉瑞斯(Argyris)提出的〈使用理論與奉行理論〉。舉個例子:某人在消費行為的問卷中回答購買考量是品質優先於價格,卻總在賣場中挑選最便宜的商品,很顯然,他實際的選擇跟認為要選擇的結果很不一樣,有時甚至完全相反。麻煩的是,這些使用者的理論有95%是不經思考的,一般人根本無法察覺自己原來是一個表裡不一的人。

《第五項修練》書中則是用「心智模式」這個詞來表達類似的觀念,心智模式簡單的說就是習慣,無論是思考的習慣或行為的習慣。其實,我們思考的習慣就是不思考,當然不是完全不思考,而是遇到相同或類似的事情「不再」或「不用」思考,是依循過去的經驗而做出反應。尤其是成功的經驗,經常會讓人掉進「成功的陷阱」。

80年代富可敵國的IBM就因為成功的經驗讓自己變成憂鬱的巨人,他們認為電腦就是要又大、又快,結果被只能玩乒乓球遊戲的麥金塔徹底擊敗。所以,有時失敗的經驗反而會打破原本的習慣,但是,這畢竟是被動的,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有從失敗中學習的修養。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當然不是改掉所有的習慣,因為好習慣能幫助生活運作得更有效率。專家們建議我們先從覺察開始,對自己的習慣保持關照,進而才能突破、改善,最後變成新的習慣,然後可能又被察覺、打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畢竟人要改變實在不容易。但是,總得有個開始:起碼先養成察覺習慣的新習慣吧!◇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Web2.0網站的經營與管理
李世珍:跳脫經濟不景氣的陷阱
楊碩英:顧客至上真的對嗎?
劉明俊:企業從A到A+的祕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