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論「愛國不等於愛黨,黨不是國」

李琰

人氣 21
標籤: ,

【大紀元10月30日訊】這個概念,其實是很清楚的。但是有些人就是搞不清楚它,當然也有些人故意混淆它,致使許多人做了許多蠢事、傻事,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而不自知。

具體表現呢,就是你不能說中共不好,一說它不好,馬上這些人就會說你「不愛國,搞政治」。

幾千年來,中國的朝代更替,不管是誰坐江山,誰當皇帝,中國還是中國,從來沒有一個人說:「不是這個皇帝了,就不是中國了,對嗎?」

中共極力向人民灌輸「共黨既是中國,中國既是共黨」,不外是想保住自己的統治。讓人們糊塗,把它當作救星、父母、甚至神來膜拜。

試問,若根據中共的歪理,那麼當初它們反對中國政府國民黨的時候,他們豈不是反中國呢?按照它們的理論,它們不正是真正的不愛國,不愛黨嗎?

更有趣的是,我們許多人出了國,來到了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應該是見些世面了,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了。你們看到哪個國家,說過不愛這個執政黨就是不愛國?

在美國,你去試試,問任意一個美國人:是不是不愛民主黨或共和黨就是不愛美國?人家一定會是一頭霧水,茫然不知你所問。

恰恰相反的是,在這些國家,人們眼睛睜得大大的在給執政黨挑毛病,尤其是對立面的在野黨。這個機制有利於國家的發展,極大地保證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比起中國的一黨獨裁,不知好多少。

人們哪,既然有幸出國,上天給了你這個機會,為什麼不睜開眼睛,用一下自己肩膀上的這個腦袋,用用自己真正的思維,去看看世界,看看中國,看看自己呢?

知道嗎?正是我們一些同胞的糊塗,不懂起碼的民主、人權、和平、自由,在美國以至在世界的助紂為虐的暴力行為給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抹了黑,使我們丟了臉。這,才是真正的不愛國。我知道,幾乎每個海外華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沒出國之前,一心想出來。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國內的情況太糟糕。但一旦出來了,由於語言,環境各方面的不適應,引起了深切的思鄉情結。這個情結往往擴大成愛國情結。但也往往使人在情的作用下,忘記了國,其實是什麼?你衷心熱愛的那個國,其實首先應該是「民」,是那片生你養你的土地、人民。可不是那個用獨裁統治你的同胞的共黨。

那天在一個中國人開的餐館裡,大家說起來,當講到國內貪官當道,惡警橫行。一些遭拆遷的民眾落得無家可歸,狀告無門,甚至有些人被打冤屈致死時。就有這樣的一位「愛國者」,惡狠狠的指著說話人的鼻子:那有什麼,那只是少數人!……

我不禁為之愕然。少數人?幾千、幾萬、乃至十幾萬、幾十萬!把那說成是少數人!?為什麼?只因為,他不在其中!試一試,把他扔回國去,讓他也處於被強拆之列,又當如何?俗語說站著說話不腰痛,中國人受惡黨半個多世紀的洗腦,漠視生命已到極端而不自知了。

在民主國家,政府及人民是怎樣對待一個普通人的呢?

有這樣一件事:那是剛來美國不久,我每天上班都要開車經過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地處繁華地區,交通要道。尤其每天上下班高峰時間,來往車輛數以千計。但是那個地方就像一個地地道道的瓶頸,每天駕駛經過那裏,許多的車輛都不得不由多車道縮成一個單車道,慢慢通行。造成交通淤滯。而這個瓶頸的兩邊就矗立著兩家民房。外行人也知道,只要這兩棟房子拆掉,馬路即可拓寬,交通即可改善。但是,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我問過幾個美國朋友,他們也不是很清楚,但知道一點:這些屋主一定有他們自己的正當理由。我們尊重他們的決定。當時我的心裡就閃過一念:哼,這要是在中國!早就…

這就是民主與獨裁的不同吧? 什麼是「國」?

國是由民構成的,而國民這個群體是由一個一個的國民構成的。如果把一個一個的個體都否定了,哪裏來的群體?記得所謂的「文化大革命」過去之後,隨著改革開放,人們逐漸對外面的世界有了些了解。我的一個教師朋友對我說:「李琰哪,以前總是聽『黨』教育我們說:我們要去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糊塗了半輩子,現在才明白,這三分之二,原來是咱們!」

是的,值得慶幸的是,終於明白了。

但有些人到現在還不明白,或者是昧著良心,裝不明白。尤其是有些人,自己在國外享受著民主、自由,卻無視國內同胞的苦難,一味的要別人犧牲、忍受,還自稱是愛國的人,那麼,我願意送你一句話:回到中國去!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世界兒童畫展賽 小三生拿特優冠軍
大衛漫畫: 愛國者
臭氣撲鼻  氣都喘不過來
林保華:從黑瞎子島走出歷史的迷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