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美:經濟情勢險峻 歐巴馬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林麗美

【大紀元11月16日訊】歐巴馬打破歷史的魔咒,以黑人之姿,順利入主白宮,橫埂在前的,卻是充滿崎嶇與棘荊,從展開人事布局、收拾經濟的殘局、迎接更寒冷的不景氣、棘手的外交問題、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等重大議題,讓人為之捏把冷汗。除非他有巨人的肩膀,否則如何承擔這麼複雜的重責大任、如何兌現昂貴的競爭政見?

失業潮一波波 金融危機難解

來不及享受當選的甜美果實,歐巴馬已先接收到資本市場的「震撼教育」──當選二天中,美國股市大跌10%;接著官方公布的10月份失業率數字,來到14年的新高6.5%,「非農業」的失業人口增加到24萬人。接著,華爾街銀行為了因應經濟的持續動盪,積極瘦身,可能引發金融業新一波裁員的浪潮,預估裁員數字,可能超過7萬人。

近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1930年代以來,歷任美國總統當選時,所接手的「爛攤子」或「紅蘋果」,列了一張清單,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經濟狀況,是1932年,羅斯福打敗胡佛,當選美國總統時,美國經濟大蕭條已持續3年,失業率高達近25%、通貨緊縮10.7%,數千家銀行倒閉,是有史以來任務最艱巨的美國新總統。1980年,雷根打敗卡特時,持續多年的通貨膨脹率,已達12.6%、失業率7.5%,總統也不是好幹的差事。

歐巴馬接手的「資產」,也好不到那裡。當前,美國的失業率是6.5%、通貨膨脹是4.9%,即將卸任的布什總統,留給他1兆美元的預算赤字、沒完沒了的金融危機、繳不出房屋抵押貸款家庭,面臨被法拍的困境、以及愈來愈險惡的全球經濟蕭條。而且,歐巴馬接到一個更燙手的山芋、是羅斯福或雷根所沒有的「結構性」金融危機,把銀行、共同基金、私募基金、避險基金及汽車業,全都捲入風暴圈,增加處理金融危機的困難度。

歐巴馬首先要馴服的,是仍然後勁十足的金融危機怪獸。在美國帶頭釋出7千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拿納稅人的錢,買下銀行的危機、為銀行債務背書,更將利率放寬到1%的水準。全球政府也大手筆跟進,幾乎無限制地搶救銀行,大方地降低利率〈英格蘭銀行一口氣降息六碼〉,為企業與市場營造寬鬆的資金環境。

如此激烈的手段,終於在死白的金融業臉上,看到一絲血色。代表資金流動狀況的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跌破3%〈倫敦〉,創下從雷蒙兄弟破產以來的新低點,資金緊俏的情況,暫時得到紓解。企業發行的商業本票用來支應薪資和租金等費用的短期債券,也跌至8月來最低,顯示各國政府挹注市場的3兆美元的紓困資金,可能已發揮效用,市場資金終於動了起來。

銀行業苦哈哈 金援方案受考驗

儘管如此,金融風暴並未平息,美國政府仍須持續干預,受重創的銀行業,做起事來誠惶誠恐,放款小心翼翼,民眾和企業借錢仍困難重重。美國政府的700億美元金援方案中的第二波,馬上要撥出350億美元,應付保險業、汽車業〈美三大車廠的倒閉危機〉、以及為繳不起房貸而面臨法拍命運的購屋家庭紓困。近日,又傳出美國監管會關閉兩家銀行──德州休士頓的富蘭克林銀行、洛杉磯的安全太平洋銀行,這兩家銀行資產與存款,大約有100億美元,將今年美國銀行倒閉的家數,推升到19家。

全球經濟衰退,逐漸波及到製造業。通用汽車說,如考慮人口增加的因素,上個月的汽車銷售量驟減,是1945年戰後至今,從沒有看到過的慘狀。到底這一波的經濟蕭條,會持續多久、多深?經濟學家為美國經濟把脈,如果這一波像1990年至91年那般「溫和」,明年中就可望結束,失業率再向上攀至7%。如果這一波像1981年至82年,來勢洶洶,可能要持續到明年底,才會見到景氣有所翻轉,而失業率將達到8%至9%之間。

如果美國已祭出的「金融政策」,無法奏效,歐巴馬可能要再端出花錢的「財政政策」。民主黨在歐巴馬還未當選前,已幫他通過了150億美元的剌激方案經費,準備用來金援各州政府、及進行各項基礎建設。歐巴馬提出的是175億美元的兩年計畫,到時候,國會可能會整合起來,包裹通過所謂的「跛腳鴨方案」。高盛投資銀行的經濟學家認為,光是要填補因信用緊縮而減少的個人消費,沒有500億美元〈3.5%gGDP〉是行不通的。

稅收萎縮 如何兌現政見

美國明年度的預算赤字,已高達1兆美元,如果經濟遲遲不回春,稅收將更加萎縮,歐巴馬要的錢,從那裡來?他允諾對95%的美國家庭減稅,只對5%的富人增稅,用以改善不斷惡化的醫療保險系統,這項工程未來10年,很可能要用掉1.6兆美元。在國家預算赤字已高達6%GDP的情況之下,歐巴馬可能做到?觀察家認為,克林頓時代也面臨同樣的窘境,可是最後還是克服了。只是,歐巴馬的挑戰更嚴峻,因為嬰兒潮的退休金與老年醫療支出增加的日子,愈來愈逼近了。單是醫療與退休金支出,就要占GDP的8%(到了2050年,將增加到19%)。

消費者信心不振 經濟難回春

歐巴馬的當務之急,是如何重振美國消費者的信心。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三分之二的比重,目前,已跌到從五○年代至今的最低點,(1980年有過蜻蜓點水式的更低點),消費者信心不振,經濟回春就不用談了。

近20年美國金融開放政策,為全球闖出這麼大的禍害,是不是須要改變金融業的遊戲規則?如何規範衍生性金融產品、以及避險基金?還有,美國的金融法規,州政府與聯邦政府各吹各的調,是不是有必要加以整合?中央銀行(FED)的職權,是不是過度擴張?這可能牽動到2010年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的人事異動。為了穩定全球政經發展,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救援行動與對象,歐巴馬的影響也舉足輕重。這都是歷史性的黑人總統歐巴馬,明年1月20日上任後,即將面臨的問題。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麗美:熊市近尾聲? 進場好時機
歐巴馬進行政府體檢  盼就職後立即推動變革
奧巴馬:美進入衰退 應採取緊急措施
王赫:中國金融業的雙重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